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其他题材 > 1983渔耕山海间 > 1983渔耕山海间 第11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1983渔耕山海间 第11节(1 / 2)

通常来说,放地笼网的收入是不如高脚罾的,但这次,竟然都超过高脚罾了。

当然,海鲈不是每次都这么肥,鸟蛤更不是每次都有得捡。

郑六一边数着钱,一边还在苦着脸说:

“鸟蛤跟海鲈真收贵了,我纯就给你打工了。下次不要跟你郑叔讲价了,郑叔这点钱挣得比你们出海都可怜!”

话音刚落,旁边就有两位老渔民,好心地替他作证道:

“郑老板确实是个可怜人,在附近村子至少还有四五个相好的,天天伸手跟他要钱!他也要替别人养家的,不容易!”

听得梁自强对郑六肃然起敬。

仅管郑六黑着脸,当场严辞驳斥了老渔民的无稽之谈。

收鱼的地方跟自己家渔船停泊点并不在同一处,一个是大码头,一个勉强算是个小码头。

梁自强挑着空桶往回走,途经小码头时,往海边望了一眼。

远远望去,昨夜停在那儿的十几条渔船,已经只剩下五六条,一大半都出海去了。

自家小船原本停靠的那个位置,自然也是空空荡荡。但到目前为止,似乎还并没有谁特别留意到,他家的船已经凭空消失了。

既然如此,梁自强当然装作没看见,迅速扭回了头。

能晚发现几个小时,就晚几个小时呗。让船在遥远的海面多漂一段时间,被找回来的机会就会更渺茫几分。

虽然说,从下半夜到现在,其实已经不大可能被人找到了。

回到家,梁自强放下桶,一眼就看见母亲正在忙这忙那,一会准备大米、干柴,一会又准备山泉水,好让父子三人出海时在船上喝。

想到船早就跑得没影了,母亲却蒙在鼓里,一个劲收拾着出海的物资,梁自强顿时涌出一阵歉意。

然而,与横亘在前方的灾难相比,歉意就歉意吧,无所谓了。

“回来了?这次卖了不少钱吧。”

梁母瞥见他,开口问道。

“二十六块七毛。”

梁自强走上前,掏出那把票子递给母亲。

虽然知道能卖不少钱,但眼看着两张大团结和几张块票出现在面前,梁母眼中还是涌出一阵惊喜:

“有这么多?照这样,买新船的钱,好像差得也不远了!”

“还差一百多呢。”

梁自强回道。

他心想,一百多的缺口也不小,关键是手气这玩意太玄了,自己真是从小到大天生的渔民命,还是说好手气会在某一天戛然而止,这事谁能料到?

这时梁父也走了进来,问道:

“水、大米都准备好了?米少带点吧,都带上船了,家里吃啥?”

这年头米还真是个问题,家家都不宽裕。就说梁自强家,中餐虽是吃的米饭,但有时晚上却是煮的稀饭,用稀饭代替干饭吃。

为了扛饿,就是往粥里面加红薯。

家里备的米要是都带去船上,那留在家里的老老小小,就连中餐那顿干饭都要变成粥了。

“看你说的,少带米,你们在船上饿肚子?海上面捕捞费力气,饿着肚子还怎么干活?”梁母更担心的是梁得福父子仨。

“饿不着,米少带,红薯多带点就是了!”

梁得福说罢,也不听袁秋英唠叨,拎起两把锄头,其中一把塞到梁自强手里:

“你跟我去村后地里,多挖点红薯回来。船上、家里,都用得着。”

梁自强接过锄头,跟着父亲就往村后走去。

脚步走得飞快,心里却有些发虚。

要是父亲知道连渔船都消失不见了,还会急吼吼地同自己去挖红薯吗?

他也不知道这事还能瞒住几个小时。

最晚的话,父亲晚上拎着这些物资去船上,才会发现渔船丢了。

早的话,可能随时就会发现。

第13章 跟着一起骂

鲳旺村不仅靠海,而且有山,典型的依山伴海小渔村。

村前是海,村后头走一段路,就是树木葱茏的连绵青山。

山脚下,有一大片的平原,种植着各种农作物。山上的几道清泉,汩汩而下,一直流进山脚的地里。

地里有甘蔗,有芭蕉,当然也有红薯。

来到自家的红薯地,父子俩就挥动起了锄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