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其他题材 > 1983渔耕山海间 > 1983渔耕山海间 第71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1983渔耕山海间 第71节(2 / 2)

鲳旺村与花谷村并不紧挨着,中间还隔着个大屋村。

花谷村只有河道,不邻海,但大屋村邻海。

一般来说,每个渔村沿岸一带,肯定是属于本村的自留地,外村渔民是不会涉足的。

但离岸稍远些的海域,基本就是公共海域了,每个渔村的渔民都可以去。

这会儿,父子几个上了船,开动柴油机,向着大屋村的方向行进,但并没有紧挨大屋村的海岸线,而是与岸边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沿路,他们见到有鱼的身影出现,就时不时撒下几网,都是些零星的鱼,每网才几斤的样子。

梁子丰帮不上手,闲着没事干,就张望起沿途的风景来,捅了捅梁自强道:

“二哥这一带有山有海,风景怪好的,到时你跟二嫂坐着迎亲船,一路上真是春风得意马蹄疾,轻舟已过万重山,太好了!”

梁自强听得出来,小弟说的都是些祝贺的好词,但他就是有些疑惑,轻舟已过万重山的上半句,是这样的吗?

二人正说着话,就听梁父声音传来:

“别尽扯淡了,有一大片鱼群来了,两张网同时开捕!”

梁自强连忙扭头往海面看去,只见一片银色的鱼潮在不远处泛动起来。

那些鱼全都很精致玲珑,数量众多,像无数的碎银,在海波中荡起千点万点的银光!

第82章 一百多斤凤尾鱼

渔网就在脚边放着,这会见到鱼群现身,梁自强飞快地抓起渔网,与父亲各占船的一侧,开始准备捕捞。

“这是凤鲚?”

很快他就看清了那些鱼的样子。

这些鱼每条都很纤细、狭长,而且越往后身躯越细小,全身都是银白色。

凤鲚鱼,又称马鲚、凤尾鱼。

这鱼的尾部比较特别,分叉形状像凤凰的尾巴,所以才会被称为凤尾鱼。

更特别的是,渔民如果驾着船特意去比较远的海域捕捞,一般是捞不到凤尾鱼的。

因为这鱼属于回游性鱼类,平时最喜欢活动在江海河湖的交界处。有时在海水中游着游着,就游去江河中了。

海水、淡水,它都能搞得定,生存无压力。或许,也可以说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两栖”?

“对,这鱼也能值四毛来钱一斤呢,差不多了,撒网!”

梁父一边说着,一点也不耽误干活,说到最后那个字时,手中的网果断地向下方的鱼群抛去。

梁自强几乎也在同时,撒下了手中的渔网。

看着父亲喜不自胜的神色,梁自强不禁有些想吐槽。

要知道,凤尾鱼在他们这叫凤尾、凤鲚、马鲚,要是生活在长江里,那就是另外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了——长江刀鱼。

长江刀鱼后世卖到几千块一斤,其实跟这海里的凤鲚长相基本就是一个样。

父亲嘴里说着四毛一斤,居然还喜孜孜地说“也能值四毛”。

“平时我们出海,凤尾鱼不常见啊!”

梁天成在一旁等着帮忙收网,嘀咕道。

“常见才怪了!这鱼最喜欢河海交界、淡咸混合的地带,你也不看我们现在已经开到哪了?前边就是花谷河的出口,再往前,还有一条江!”

梁自强向着岸边眺望,看见海边矮屋散落的村庄,自然就是大屋村了。

大屋村再往后,通向大山的方向,那里有不少的石头屋,就是陈香贝生活的地方,花谷村了。

如父亲所说,此刻伫立船头,能一眼望见一条金带般的水道蜿蜒而来。那就是花谷河。

成亲那天,陈香贝将会乘坐河船,经过花谷村,再经过大屋村,从眼前那处河口驶进大海,来到海面与他汇合。

等待收网的间隙,梁父也四下眺望,分析着位置,最后决定道:

“差不多就是我们现在的这个位置,到那天迎亲船就停在这,等新娘的船从河里开过来!”

梁自强点了点头,表示赞成。

聊了几句,估计收网的时机也差不多了。照旧是梁天成协助梁父,梁子丰协助梁自强,一起把网从水中往船上拉。

这次的鱼群显然没有昨天金鲳鱼那么密集、壮观,收上来后,估计也就六七十斤每网。

迅速把鱼获倒在了船舱。两网加在一起倒也有一百多斤了。

“快点,再补一网。这网阿丰你来!”

趁着鱼群还没完全散去,梁父赶紧吩咐。看着反正余下的残兵败将数目不多,他就决定让梁子丰来练练手。

梁子丰拿起渔网站在了船头。

梁自强看了看他的架势,吓了一跳,连忙提醒他:

“脚放开点,一定要离网绳远一点!”

他之所以连忙走上前去盯着,只因他太清楚了,撒网时要是被网绳绊到脚,那是极其危险的事情。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