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鱼现在还没有全部转移阵地去深海,“海底窜”跟撒网捕捞双管齐下,钱多少能够攒得更快一些。
当然,就算到了冬季,他也会有办法寻找其他途径攒些钱的,不至于让接下来的四五个月彻底颗粒无收。
天空完全亮起来时,三条船已经到达观棋岛附近海域。他们并不是要上岛,而是只需要远远地看到观棋岛的身影,用它作为海面参照物就行。
梁自强、李亮三人在一处海面把船放慢下来,拿起船上的海底窜,准备往海水中扔。
“等下,好像有鱼来了?”
就在他们选定抛“海底窜”的不远处,阳光一闪,两三条狭长的小鱼飞出水面,又飞快地重新落入水中。
等到再有几条飞跃而起时,梁自强已经看得清清楚楚——是曾经围追堵截他的那种竹刀鱼。
梁子丰也认了出来,惊叹道:
“二哥,它们又自投罗网来了,还真是锲而不舍!”
梁自强翻了个白眼:“你胡说八道的时候,能不能别这么正经!”
梁子丰还以为竹刀鱼要再一次面临被二哥嫌弃的命运,不料梁自强已经抓起渔网,向竹刀鱼迎了上去。
那天是因为大晚上的,急着赶路,当然嫌竹刀鱼便宜。今天既然碰上了,就甭管便不便宜的了,撒网再说。
跃出水面的虽然只有几条,但同时在水面游动的,却是有好大一片。
接近那片鱼群后,他迅速将网抛了出去,然后看着渔网缓缓向下沉去。
他静静等着,尽量让渔网沉得更下去一点。因为这群竹刀鱼似乎也正在觅食,水面之下看不见的地方,肯定还有不少虾。多下沉一点,这一网就算是鱼虾成群,一举两得了。
在他抛网的同时,梁父、李亮他们也都迅速行动,相继盯准一片水面,抛撒渔网。
梁自强等了好一会,便开始收网,往上拉。
待到渔网中的收获渐渐浮出了水面,拉到了船舷边时,梁自强讶异地轻叫了一声。
渔网中,占到上面一半的,确实都是细长的竹刀鱼,跟一些毛虾、白虾。
然而,在网的下半部,却是另外一种全身银白的鱼类!
这鱼体短而高,侧扁,呈独特的菱形,口小微斜,无腹鳍。
外形上,可以说跟金鲳鱼颇有几分相似,但颜色差异极大,一个浅金色,一个纯银色。
银鲳!
银鲳与金鲳一字之差,但银鲳却要更为难得、珍贵很多。
金鲳更为常见,并且通常生活在近海暖温性中上层海域,善于跳跃和游动,平时摄食小鱼、硅藻和甲壳类。上一次,梁自强父子便遇见过一大群游弋在水面的金鲳鱼。
银鲳却是一种近海暖温性中下层鱼类,往往栖息在海水较深之处,并且喜欢在阴影中群集,早晨、黄昏时才会偶尔上浮到水的中上层。平时,成年银鲳主要摄食水母、底栖动物和小鱼小虾。
价格上,银鲳鱼是金鲳鱼的翻倍!
金鲳三毛,银鲳六毛以上。
正是因为银鲳大多数时候都潜游在深处,所以船底下就藏着一群银鲳,梁自强他们却是浑然不觉。
刚刚要不是捕捞竹刀鱼,必然就会完美错过水下值钱的银鲳!
想到在这片水下可能还有更多的银鲳正结群游过,梁自强一边吩咐梁子丰也赶紧撒网,同时自己麻溜地倒出网里这几十斤竹刀鱼跟银鲳鱼,腾空渔网,再度抛出。
瞄准的区域,依然是有竹刀鱼的地方。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无法判断哪一片水下藏着银鲳,只能推测,竹刀鱼追逐小虾的地方,银鲳鱼或许也同样在水下追逐……
第116章 星鳗集体迁移
梁自强这种盲猜的做法,不能说准确率有多高,但多少还是有效的。
比平时等待的时间稍长,估摸着渔网已经沉到水下较深处,才再次收网、拉网。
拉回船上,这次比上一网稍少,但比例上,依然是竹刀鱼占多半,银鲳鱼占到一小半。
这至少说明,做法基本上是对的!
梁子丰相对则没能拿捏得那么准确,但拉上网来时,也有二十来斤鱼获的样子,而且里面也是夹杂着几条银鲳鱼。
这时,谁也顾不上谁,李亮邓招财、梁父梁天成,也都唯恐错过时机,接连向海面撒网。
梁自强接连撒出了几网,每网鱼获递减,等到第五网再拉上来时,已经只有零星的竹刀鱼了。
三条船都收了网,颇有些恋恋不舍。
见确实没什么东西可捞了,梁自强才把渔网放到一边同,转而拿出了一只“海底窜”。
海底窜说是随手扔到海底,但实际上肯定是有讲究的。
这片海域的洋流方向,目前仍是往偏东向。扔海底窜时,梁自强让桁架上的两只小铁锚,呈一南一北,而海底窜那只口袋般的“大网兜”,则是呈东西方向,网口对着西面。
这样一来,等“海底窜”沉入海底,位置固定下来后,网袋在洋流带动下,便会彻底的张开、拉直,如同向东飘扬的扑蝶网。
鱼虾被洋流带进“大网兜”中,缠在里面,易进难出。
放完一只后,梁自强把船开出一定的距离,再又放下另一只。
如法炮制,然后是第三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