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还有些青斑,十多条算下来有三十五块钱。
三头鲍十三斤六两,一百三十六块。
所有的算下来,这次梁自强的总收入,达到了八百一十块零三毛!
记得上次在月海酒楼卖海货的收入是七百多,后来是加上那颗蓝紫色鲍珠的两百,才去到九百多。
如果单论海货收入的话,这次无疑是最高的,创下了新的记录!
最关键还在于,随着季节变化、天气降温,全村的渔民现在收入都面临下降。
八百多这么一大笔收入,对那些人来说完全就是天文数字,在这种季节里想都不用去想!
也就梁自强,硬是通过夜捕,外加无名岛这个“私人银行”,能够逆着季节的寒流,依然不断地搞到一沓沓钞票。按后世的话说,算是“逆势飘红”了吧!
当然夜捕怎么都是没法跟这些稀罕海货相比的。每晚一百多,还累到瘫,随便往哪一坐都能睡着。
林百贤的收入要逊色不少。他这次不济的地方主要在于没钓到太多的值钱石斑,倒是钓了一大堆的白姑鱼、刺巴鱼什么的,还全都就地处决,给钓饵做了贡献。
另外三头鲍薅得也没那么多。
但也到手了六百零几块。
从会计那领了钱后,路上梁自强问杜子腾:
“腾哥,转眼要冬天了,冷天一直到春节前,你们酒楼的生意应该还不错吧?”
“照往年看,年底生意比起平时没得差,只有好,算是旺季!”杜子腾似乎明白了梁自强要说的话,“到我屋里再坐下,我也想跟你们俩说下年底的事!”
再次回到经理室,都坐下后,杜子腾看向二人道:
“年底消费比较旺点,你们俩下次再来,可以比平时带来的货都多点!对了还有,我一直也不好问,不知道你们俩弄到这些海货的那个地方,算不算大海比较深的地方?”
梁自强明白,对方已经与自己想到一块了,当即回道:
“不算,离深海还远得很。所以我刚也想说这个事,我估计今年内,那地方也就只能再搞一波了。再有半个来月,寒潮正式下来,一是海上开始风大浪大,出海危险,二是那地方石斑、三头鲍什么的到那时绝对全都躲往深海去了,搞不到了!
我是想,下一次再去不能再按半个月的量,接下来好几个月你们都需要货,按理得备足几个月的货才行。就是不知道你有没有法子保存,上次是听你说过不太好保存……”
“是啊!”杜子腾有些犯难,“养久了就没法吃了,要是真那么好养,早就有人争着养殖这些值钱海货了!反正我肯定没那技术。”
他皱眉想了想,最终说道:
“石斑相对好点,你俩下次可以按平时翻倍甚至三四倍的量搞来都行,能养我就养久点,不能养我就冰冻,损失点口感。但鸡爪螺是真没办法,冰冻久了谁还吃它?只能比平时的量稍微多点就好!”
“行,那我下次多搞石斑过来!”
梁自强早就想好了,无论如何,在年底之前必须再猛攒一笔钱。
出海、夜捕、海底窜,再加上无名岛淘海、钓石斑,各种能挣钱的法子一起上,就不信在这个“淡季”里,攒不够盖房的钱!
第148章 攒钱两千五了
这八百一十块厚厚的现金,梁自强依然是放进了腰包里。别说,还多亏老婆给做的这个腰包,要不然以今天的收入之多,塞到裤子内侧的话,鼓鼓囊囊,只怕走在大街上又要提高回头率了。
临离开月海酒楼前他问了声杜子腾,知不知道哪里有戴在额头上的那种头灯卖。夜捕了这么长一段日子,他觉得那种东西实在是太有必要了,但又担心旁边的百货商店里可能不卖这个。
杜子腾想了想,头灯他也不清楚,但他知道哪个位置有条专卖五金用品、劳动用品的街,让他可以试着去那看看。
梁自强记下了地点,走出酒楼后,先就近去了趟旁边的百货大楼。
问了一下营业员,结果百货商店里还真没得这个卖。
梁自强顿了顿,又问道:
“那牛奶呢,你们这有得卖没?”
营业员怔了一下,没想到他突然就从头灯跳跃到牛奶,切换得如此猝不及防。
“牛奶可没有!你想吃牛奶也不是没办法,得天刚亮就去七咀巷那条街,有乡下养牛的人专门牵了奶牛在巷子口,想买的话拿碗到牛肚子下挤就行了!”
梁自强:“……”
牛奶他不是自己要吃,是想看如果百货商店有的话,买一些回去放着给媳妇吃。
今早出发的时候问了媳妇,依然风平浪静啥也没来,看来怀孕的事基本是没跑了。他知道孕期女人特别需要注重营养,牛奶就是其中之一,这个还不是那些鱼肉能够完全替代得了的。
但问了一嘴,得来这个结果,就没法弄了。谁天天跑那什么七咀巷等奶牛去。
不过对此他也没太意外,那种包装的牛奶在这个年头还没兴起,来时的路上他就有心理准备,百货商店大概率没得卖。
每天清晨排队挤牛奶这风景简直太美,他就不参加了。
“核桃、苹果这些呢,你们有吗?”他转而又问。
“也没有,这些你得去农副产品供销市场,从这坐车过去也不远。”
难得营业员还算热情,把地点给梁自强说了一下。
梁自强发现,农副产品市场的地点跟卖五金产品那街巷倒是挨得很近,于是出了百货店的门,直接去找农副市场了。
这年代的“百货店”,其实是没那么“百货”的,涵盖的种类远没有后世那么全。
转了个车,找到了农副市场,这次一问,核桃、苹果还有芝麻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