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其他题材 > 1983渔耕山海间 > 1983渔耕山海间 第152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1983渔耕山海间 第152节(2 / 2)

这种鱼在他们这边的海域,热天是绝对见不到的。寒冷的天气,倒是偶尔能遇见一条两条,估计是随着洋流开始散布到南海这边,但也仅限于冬季现身。

虹鳟无论海水、淡水,都能生存,但海水虹鳟往往个头会更大一点。它的肉呈红色,可以跟三文鱼一个吃法,实际上它也算是三文鱼中的一种。

虹鳟鱼的鱼肉比较鲜嫩,没有腥味,也没有小的骨刺,而且烹饪之前不用刮鳞片。

除了味道很好,这鱼还有个特点,对于修复伤口有着极明显的作用。

平时,人们手术或者是受伤后,都买财鱼、鲈鱼吃,用来恢复伤口,那是因为没碰着虹鳟鱼。

虹鳟恢复伤口的能力,比起财鱼、鲈鱼,要更胜一筹。

上次在大码头卖鱼时,他跟郑六开玩笑,说要是郑六碰上有人前来卖虹鳟,就留下来自己吃,好恢复脸上的伤口。

没想到,才没过多久,今天自己出海就真网到了一条虹鳟。

想到这鱼的价格非常可观,他当即开着船又转悠起来,继续寻找,看冷水中会不会还有更多的虹鳟鱼。

李亮见状,也开起船来,在后面跟着晃悠。

找了好一会儿,李亮奇怪道:

“不是冬汛吗,有一条出现,至少就该有那么一小群才对!”

梁自强摇了摇头:

“你搞错了,什么冬汛?这鱼是凑巧被碰到的,它不是冬汛鱼!”

冬汛鱼都是怕冷,所以集体游向相对温暖的深海。

这鱼就是喜冷,看着最近南海变冷了,才偶尔南下,被撞见的。这跟冬汛完全不沾边好吧?

找了一圈梁自强失望了,毕竟属于偶然闯入南海的稀客,根本不可能成群。

除了到手的那一条,再没能发现第二条虹鳟的踪迹。

转悠了一会,倒是邓招财指着海面叫了起来:

“来了来了,六线鱼又来了!”

看到水面冒出了三三两两的六线鱼,几个人失望的脸上重展笑意。

六线鱼虽不像虹鳟那样喜欢冷水,但比起南海中大多数的鱼,六线鱼对冷水还是稍有一点适应能力的。

这鱼虽然赶不上虹鳟的价格,但也算比较值钱的鱼了。上次他们就是靠着碰上一批六线鱼,卖了不少的钱。

这次梁自强再来龙居岭,抱有的希望之一,就是碰上汛期稍稍靠后的六线鱼群。

作为恋礁型鱼类,六线鱼在浅海中的数量没那么多,平时也不是那么的喜爱集群。眼下出现的这些六线鱼,都是稀稀拉拉的样子。

但他们几个已经大喜过望了,有了这波六线鱼汛,柴油钱无论如何都不会有悬念了!

两条船当即迎向鱼汛。梁自强向着水面两三条六线鱼把网抛了过去。

比上次更稀疏一点,网拉上来时看了看,每网只有四五条。

梁自强将鱼往船上一倒出,马上就又开着船追赶上去,再次撒下一网。

这次还是四五条。

鱼汛中有一部分直接奔赴深海越冬地,但也有一部分发现龙居岭的礁石带后,转了个弯,游向礁石,寻找礁石丛中的食物。

那些逗留在礁石附近的,梁自强暂时不急着去管它。他现在需要争分夺秒把握住的,是那些即将离开这里、游去深海的鱼。

稍稍加快了船速,跟上了鱼群。

不停地重复着动作,抛网、收网。不知不觉间,竟已经撒了十来网。

好在这些鱼比较散漫,走走停停,好长时间才靠近了深海、浅海的过渡地带。

李亮不敢再继续深入。梁自强仗着船大点,往前再开一会,比他多撒了两网。

无法再追过去时,他才把船调转头,返回龙居岭。

这时,开始收拾那些逗留在龙居岭礁石带的残余部队。

一有六线鱼从礁石中穿梭出来,管它是两条还是一条,当即撒网。

后来见到有几条离礁石太近的不太好撒网,他便钻回船舱中去找手抄网。

还好他家里不只有一只手抄网,除了放在家的,船上也常备着一只。

拿起手抄网,这下灵活多了,围着礁石带附近转了一圈,又捞到了五、六条。

听邓招财叫个不停,应该李亮他们也是捞了不少。

直到礁石边再也找不到六线鱼的身影,两条船才晃荡开去,继续在旁边海面寻找其他鱼汛。

船头不远,又有几尾鱼浮浮沉沉地游过,但这次显然不再是六线鱼。

梁子丰也同时发现了水中那乌漆麻黑的鱼群,一时想不起名字来,便叫道:

“二哥快看,又黑又怪模怪样,这丑鱼叫什么来着?”

梁自强一边叫他拿网,一边笑道:

“你还嫌它丑?碰着这鱼就笑吧,比刚刚那些六线鱼都贵!”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