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玛你觉得好听的歌,那能听?老子还是在家补觉舒服!”
梁自强看得出,其实李亮眼中是闪过了一丝兴趣。然而他和林百贤之间毕竟有些微妙,就算如今已成了朋友,让他屁颠跑去蹭录音机,到底是放不下面子。
邓招财见李亮不去,转头又问梁自强:
“强哥你去不去,钟明昨晚都去听了!”
听邓招财这么说,梁自强不难想象,一堆年轻人围拢在录音机旁的盛况。
现在还是八零初,等到再过两三年,这种盛况就会变成,一屋子的村民围坐在某户人家的电视机前。
梁自强觉得还是不去凑这个热闹了。
原因跟李亮不一样,梁自强是真想回家吃过晚饭后,趁有时间再多做点延绳钓。那东西做起来真的太需要时间了。
当然还有个原因,他对录音机听歌这种事,没法提起太大兴趣来啊!
再怎么穷再怎么忙,谁还没看过彩电、刷过各种短视频?尤其后来独身呆在建筑工地,晚上没事电视都看到腻了!
你让一个上辈子曾经抱着手机睡觉的人,怎么对着录音机稀奇得起来!
虽说磁带里那些甜到齁的歌曲,其实还是蛮经典的。
“我还得回去多做点延绳钓,去他家听歌,哪天不能去?”梁自强回了句。
邓招财居然还想歪了,一脸的心照不宣,指着他和李亮道:
“我懂,你跟李亮都一个样!什么歌再好听,哪有晚上自己媳妇唱得好?”
说着,这货还伊伊呀呀、嗯嗯啊啊搞怪了几声。在李亮、梁自强要合力制服他前,这人倒也惜命,拔腿就跑了。
梁自强回到家先把钱收了起来。
这次有一百四十二块多,加上木箱中上次已经攒到了两千出头,如今就有差不多两千一百五十来块了。
吃完饭一家人就又开始接着做延绳钓。梁自强争取能在这几天把延绳钓正式制作完整,四月底能够开始尝试延绳钓。
他感觉,大海下面那些潜游着的鱼类,没有他的延绳钓它们活得实在是太单调无味了……
第261章 无辜的荔枝被暴揍
第二天的天气还怪不错的,艳阳高照,挺适合去海面撒网。
但这天,梁自强家里既没出海去撒网,也没去牛屎岛继续垂钓。
他们都坐在家里,打算赶赶工,早点把延绳钓做完。
买回来的那四十多只脸盆全都派上用场了。
一根长达几十米的钓线按照均匀的间距,成功地绑牢了五十只铁钩,这根钓线就算做成了。
做成的钓线必须盘成一圈又一圈,很整齐,单独放进一只脸盆。要是几根钓线同时放在一只脸盆,就极易缠绕到一起,扯不清。
但其实就算单独的一盆一线,也是极容易缠团的——
五十只钩钩,必定会勾住钓线,要么就是铁钩与铁钩相互勾上,这样一来,整根钓线就越扯越乱,没法用了。
梁自强他们的处理办法是,搓泥团。
搓好的湿泥团在脸盆的内壁粘了一整圈,钓线放进去时,要把每一只铁钩都往泥团上一扣,挂在那里。
这样一来,铁钩才不会相互勾住,也不会把钓线勾成一团乱麻。
由于梁父、梁天成的延绳钓都是在一起制作,所以大哥梁天成一家白天也都过来了桔子坡这里,围坐在一起做钓。
大嫂邝海霞也在给她自家绑钩,就连梁小海这次也没袖手旁观,踊跃参加了集体劳动。
当然他的工种比较特殊——搓泥团。
这叫他没法不踊跃呀!
平时他就偷偷搓泥团玩,弄一身泥,回来后代价就是一顿爆栗。
这回他的搓泥居然熬出了名分。作为整日搓泥的老师傅,他的工龄几乎可以与年龄媲美,被公认为家里搓泥最资深的一个。
不仅不会被揍,还会被奖励饼干、炒花生。
这会儿他哼着无人能懂的歌调,正搓到飞起。
当然荔枝也跟他属于同一个流水线环节。由于她一做钓就伤手,也被打发过来负责搓泥团的光鲜使命。
很快大家就发现,两人做出来的泥团是不一样的。从出品质量上来讲,明显是小海的泥团更上档次,好用。
“奶奶,我没水了!”一会,梁小海跑了过来,举着两只泥糊糊的手,从屋侧跑了过来。
和泥团自然是需要加水的。
“荔枝你也不会多瞅一眼,小海那边没水了,还不去挑一担过来!”梁母做着钓,扭头就替大孙子支使了一声荔枝。
荔枝这时候倒是听话,放下手里的泥团去挑水了。
几个人继续做着钓,时不时用新做出来的泥团放进空脸盆中糊一圈。
糊着糊着突然发觉不对劲,几个人全都皱了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