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其他题材 > 1983渔耕山海间 > 1983渔耕山海间 第223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1983渔耕山海间 第223节(2 / 2)

动物的世界,真心不懂。

返回时,见这条海狗赖在船上,赶也赶不下船,梁自强也不赶了。

主要是那充满乞求的眼光与叫声,再加上肚子里还怀着只小的,这让梁自强不能不动了一丝恻隐之心。

返岸路上,朱天鹏还特地从打捞上来的那些鱼中,选了一些不值钱的小杂鱼,扔给海狗。

海狗叼起了小鱼,没有咀嚼,直接就吞咽了下去。

遇到偶尔一条大些的鱼,它同样没去咀嚼,而是用前肢将鱼撕成小条,塞进嘴里,然后照旧是直接吞下。

海狗是不会咀嚼的,它们的牙齿很特殊,天生就没有咀嚼的能力。

平时吃东西,要么直接吞,要么用前鳍扯碎了再吞。

到了岸上,几人把今天的鱼获推去郑六那出了货。

今天主要就三波,先是延绳钓收获的一批乌贼,然后是中途多宝跳下水洗澡时,发现的一小撮逃难而来的乌尾冬,再后来是在礁石丛打捞的大量被炸死的乌尾冬。

普通乌贼才一毛八,这次量虽大,但总体收入并不高;百来条活的乌尾冬有几十斤,这鱼价格可观,七毛每斤,卖了有三十几块。

剩下最多的是被炸死的乌尾冬,可惜价格上大打折扣,只能按四毛每斤来算,也卖了有六十多块钱。

一天的收入加起来,倒是超过了百元,达到了一百一十多块。

这其中,功劳最大的怕就是多宝了。没有多宝,无论活的乌尾冬还是后来漂浮的那些乌尾冬,都根本不可能被发现。

卖完鱼看了眼,那条海狗还在船上。

梁自强估计它可能是需要一个干燥的,类似于陆地的地方疗伤吧,就没去管它了。

随它去,或许夜里它不想呆了,就自己翻身下水去了。

即便万一它跑上岸,海狗对人也没啥攻击性,而且在陆地上爬行速度又极其缓慢,堪称蠢萌之极。反过来,倒是有可能沦为村民的锅中食物。

晚上在家跟媳妇说起多宝今天的表现,媳妇也夸了几句多宝。

媳妇还特地往多宝的狗食中扔了两片猪肝,多宝觉得自己受到了重奖,白天没吃到肉的沮丧顿时一扫而空,摇头摆尾可开心了。

(海狗萌图两张,已发在这章下方“本章说”评论中。点击“6条评论”那几个字,就会展开图片。才发现好像只有手机起点app有这功能,电脑版看不了图片。)

第286章 怪鱼放电几百伏暴击

都说狗的记性好得离谱,但多宝似乎有一个优点:专记开心的事,不开心的事情差不多睡一觉就忘。

第二天早上都不等梁自强叫唤,多宝自己已经扭着小腰,主动跑上前来,要往绳套里钻。

梁自强还在给那一千多只钩上饵料呢,暂时没顾得上。上完了饵,一盆盆的钩子端上板车。

多宝一看,这是准备往海边出发的架势了,有些急了,生怕不带它,于是果断地叼来狗绳,放到梁自强的脚边,然后抬头看着他,拿爪子拍他鞋:

套上,快套上!你是不是不带狗出去玩儿了?!

梁自强给它把绳套像往日那样固定好后,多宝闪电般就跑到前头去了,一溜小跑。远看起来,就好像是它在前面拉着一整辆板车前行。

来到木船,梁自强发现那只海狗竟然一晚上都没溜,还在他船上呆着。而且经过了一晚的休息,没被水泡着,反倒比昨天看起来状态还好了些,伤口也没怎么流血了。

见船上也没啥东西被破坏,梁自强也不管它了,开始准备开船。倒是多宝,闲得没事干,又跟那海狗蹲一块汪呜上了。

几条船照旧迎着朝霞出发。先来到观棋岛附近,把几天前的海底窜收了上来。

这里每次的鱼获没有太多变化,不算多但总会有,而且一般都以龙头鱼为主,夹杂着一些梅童鱼,外加一些小白虾、石头蟹。

由于龙头鱼过于便宜,才几分钱,所以整体下来,海底窜也就三四十块的收获。

腾空海底窜,又重新扔回水中后,他们便继续往前,寻找放钓、撒网的目标水域。

行驶了一会,海面渐渐见到了鱼群的身影。只不过,这鱼群实在不值得他们多瞧一眼——

全是细细的一条,跟蝌蚪似的。密倒是很密,如同在海水表层撒下了一层黑芝麻。

“小鱼崽呀?这还不如不来鱼呢!”林百贤失望道。

“奇怪,这么小的鱼苗,旁边怎么连条大鱼都没看到呢?”梁天成则是挠了挠头。

四条渔船从幼鱼群旁边开过,打算继续寻找目标。

“等下,谁说没大鱼?!”梁自强多看了两眼水中的幼鱼,大声道。

“这小鱼,好像是刺鲳!”紧接着,梁父也多看几眼认了出来。

“就是刺鲳,水底下肯定有大的刺鲳!”

刺鲳也是鲳鱼的一种,但跟金鲳鱼、银鲳鱼无论外形、习性与味道又都有很大的不同。

一个显著的特点,刺鲳所栖息的水层,是按阶段来分的。

大的刺鲳,属于典型的底层鱼,平时都栖息在水底;但刺鲳幼鱼,却全都是浮游在水的表层,不往下潜。

就算大鱼带着小鱼,一起随着洋流游动时,也是大鱼在底下游,幼鱼在表层游。

现在梁自强他们发现水面出现大量的刺鲳幼鱼,则说明,极可能水底下看不见的地方,同样有着大量的刺鲳大鱼!

“要不放钓试试?”林百贤问。

“试试看吧!”梁父赞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