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其他题材 > 1983渔耕山海间 > 1983渔耕山海间 第257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1983渔耕山海间 第257节(1 / 2)

好在船上几个人,严格来说没谁是新手。无论邓招财还是陆松、林立鸣、梁春,或多或少也都曾经在国营大船上帮过工。朱天鹏就更不用说了,光是最近就跟着梁自强一起接受了整整一个月的培训,而且都是船上实操的那种。

梁自强已经渐渐把船速放到极慢,保持在刚好适合放网的程度。

一只崭新的网囊,如同巨大无比的深绿色口袋,已经盘好在了船尾。

梁自强高叫一声:“下网喽!”

拖网操作台上,朱天鹏操纵着机械。

这种级别的大船,渔网并非凭人力就能投入船后方的水中,得靠机械。

随着朱天鹏的操作,艉绞车上的钢索徐徐滑动。艉绞车是通过绞缆绕过艉门架上的滑轮与拖网网具相连。随着滑动,拖网被机械拖入艉滑道,然后滑落到海中。

整只拖网很长,原本是盘成一堆的。现在随着末端入水,整只硕大而漫长的网具都开始一点一点地松动,从船板上滑动。

先是网囊已经全部下水,随后是网身,再然后是网翼。

渐渐整个拖网都下到了水中,在船尾的波涛中鼓荡,并渐渐拉长。

网囊、网身、网翼整体下水后,便轮到了纲索部分。

纲索全都是极粗的钢丝绳,是连接在拖网与船身之间的,也是用来牵拉这只巨大“绿色口袋”的。

先是紧挨网翼部分的纲索,叫空纲。

空纲落入水中后,再往前,便是手纲。

手纲也落入水中后,接下来便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放网板。

网板又叫“分水板”,是两块大铁板,有大半个成年人的身板那么高大。

渔网被拖行在船尾的水中,并不保证能够自行张开网口。而“分水板”的重要作用,就是促使网翼向两边拉开。

当渔船拖动渔网时,水流会推动网板呈一定角度向外扩张,渔网也就自然被带动,充分打开网口。

网板这会儿正绑在船的两侧。负责放网板的两个人是陆松、邓招财。

两人早已等候在网板旁边,此刻见时机将至,当即松开了绑带,把沉重的网板抱放到了船内平坦处,并将网板与曳纲通过铁扣,扣在了一起。

很快,一左一右两块网板保持着同步,一起落入水中,砸起水花。

要是一先一后,不同步的话,就很难起到理想的扩张作用,甚至造成渔网纠缠。

网板也下水后,曳纲还在源源不断往海水中滑落。曳纲特别长,是所有纲索中最靠近船身的部分,同样也是由粗壮的钢丝绳构成。

曳纲不一定要全部放入水中,得根据每次放网具体的情况来定。

眼看放得差不多了,梁自强叫声“停”。

朱天鹏的操作也随即刹车,拖网绞车当即停止了转动。

还有很多未下水的钢索,仍一圈圈地绕在绞车上,暂时固定不动,也不用继续放下水去了。

至此,整个拖网下水的过程,算是全部顺利完成了。

梁自强的目光也从船尾收了回来,重新注视向船的前方。

他开始恢复船速,从刚刚投网时的极慢速度,渐渐加快到了每小时3至5海里的节奏,向着海面开行。

遇到有大鱼浮现,他会特意调整航向,向着相应的方位开去,让船后的巨大拖网从大鱼出没处悄然划过……

(拖网钢船结构图,已发在下方“本章说”评论区。注:梁自强的实际比下图结构稍微简单一些,没有探鱼信号系统。)

第320章 布氏鲸驱动大群鱼

大船如同行进在蓝墨水之上,梁自强从驾驶室向前方望去,海面深蓝,天空浅蓝,整个天地化为了一个蓝色世界。

但海面并非平铺开去。越是离梁自强近的海面,越是低矮;越是远方的海面,越是一寸寸抬高。

大范围看去,大海像一架蓝色的阶梯,一个流动的缓坡。

原因很简单,地球不是平的,而是圆的。

所以整个海面其实也不是平的,而是近处低、远处高。只有在这种广袤无边的极致海面,这种奇特视觉才会震撼地呈现出来。

大概因为这年头活动在深海的船舶本就相对不那么多,放眼之下,视野中看不见一艘别的船舶。

这是一种真正的安静。世界万物都被简化、清除了一般的安静。

然而,安静很快却被打破了。

天空中一些白色海鸥原本零碎地飞翔,在浅蓝的天幕与白云之间并不特别显眼。

但此刻,白海鸥却忽然集体接收到什么信号一般,从四面八方纷纷向着前方的一处水面汇聚而去。

深蓝海面突然多出一大群争先恐后的海鸥,顿时就显然显眼起来,并且多出了几分喧嚣的意味。

“那里怕是有鱼群吧?海鸥可比咱们更会找鱼群!”

甲板上,邓招财已经抢先大叫起来。

此时,船首的瞭望者早已换回了朱天鹏,此时他也迅速注意到了海面忽而热闹起来的一幕,扭头高声问梁自强:

“要不要开近去看看?要是真有鱼群经过,咱们的拖网也能搞多点鱼!”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