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长官每年都要向神都进献年幼又有才名的孩子,并且吏部会将其作为考核指标,计入该地方长官的档案。 可以不进献,但不能滥竽充数。 而这些被进献入京的孩童在经由宰相们考校之后,将有幸面见天子,是以男童被称为朝天郎,女童则被称为朝天女。 嘉贞娘子和小时娘子都是朝天女。 在钱氏看来,她们都是很聪明、很厉害的人,起码,跟她这样靠肢体侍奉人的乳母是不一样的。 她也听说,有很多高官显贵愿意娶一个朝天女回去。 因为觉得聪明的母亲会生下聪明的孩子。 只是…… 钱氏迟疑了,怎么小时娘子一听嘉贞娘子说不想上班就去成婚生孩子,马上就改了说辞? 她怀抱着年幼的皇子,若有所思。 …… 满月那天,阮仁燧终于见到了他小姨母。 夏侯小妹这会儿才十一岁,已经显露出美人坯子的资质来了,身体抽条也很明显,阮仁燧记得,虽然是姐妹,可小姨母成年之后明显比他阿娘要高很多。 夏侯家的人都挺高挺结实的,这一点他也遗传了。 夏侯夫人从前还发愁小女儿身高,一直嘟囔说别长了别长了,再长就要比陈家郎君还高了。 现在回想,那其实是好事。 起码婚姻里没被丈夫欺负…… 夏侯小妹是带着八卦进宫的,大概是在心里边憋了许久,兴冲冲进门,第一句话就是:“阿娘,姐姐,你们一定猜不到新科进士里出了个什么奇葩!” 夏侯夫人与德妃面面相觑。 阮仁燧也不由得竖起了耳朵。 …… 崇政殿。 “真是斯文扫地啊,陛下!” 时任门下省侍中丁玄度几乎是怒发冲冠地把一份花花绿绿的小报拍到了圣上面前,同时愤声呼吁:“陛下应该夺了这贼子的功名,以儆效尤!如若不然,岂不是令所有今科进士与他一道蒙羞吗?!” 圣上不明所以,却还是先劝了一句:“丁相公,你先冷静一下,别动这么大的气,年轻人金榜题名,张扬一些也是有的……” 说着,他捡起了方才丁玄度拍下来的那张小报,打眼一瞧,继而眉毛狠狠一震,瞠目结舌! 小报上跳跃着一个耸人听闻的硕大标题。 新科进士,诚招富婆!!! 下边是具体的内容。 十九岁新科进士,处男,容貌端正,父母双无,无宗族亲眷,无不良嗜好,诚招富婆。 男方提包入赘,可改名跟妻姓,可去京兆府公证婚约,不要求有儿女。 要求女方个人家产至少五十万两,年龄在十七岁到三十八岁之间,一次性支付男方彩礼五万两,且愿意资助男方进行奢侈生活。 有意者请往××××联系…… 圣上:“……” 丁玄度像只上紧了发条的青蛙一样紧盯着他:“陛下,这只怕不只是‘张扬一些’的程度了吧?!” 圣上:“……” …… 别说是圣上,就连德妃这么个抽象人听夏侯小妹说完,都原地惊住了。 “这是谁啊,是不是疯了?!” 她瞠目结舌:“不要脸了吗?!” 再转头一看嘉贞娘子起初面露讶异,这会儿却已经面露笑意,不由得道:“嘉贞姐姐,陛下会革除他的功名吗?” 阮仁燧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这也太没下限了吧…… 话说这是谁啊? 这么鼎鼎大名的人物,如果真是还在神都的话,我没道理不知道啊? 他真想问问小姨母这个人的名姓。 那边夏侯夫人的脑回路倒是跟他一样,震惊不已地问小女儿:“此人姓甚名谁?” 夏侯小妹就告诉她们:“姓吴,叫什么名字我给忘了……” 阮仁燧在脑子里过了一圈儿,心想:我上辈子怎么没听说过这个姓吴的? 难道是阿耶把他的功名给革了? 夏侯家母女三人并一个外孙都叫这八卦惊得目瞪口呆. 嘉贞娘子过了起初的讶异劲儿之后,反倒自若起来:“圣上为什么要革除吴进士的功名?” 她说:“本朝也没有哪一条律例规定,新科进士不能去做赘婿啊。他出卖的是他自己,这东西愿者上钩,既不违背律法,也没有伤害别人不是?” 德妃下意识道:“可他这也太……” 转而不知道想到什么,她中途停住了,又问起另一件事来:“嘉贞姐姐,你觉得他能找到买主吗?” “这……能吧?” 嘉贞娘子的语气也有点不确定了,略微顿了顿,才思忖着说:“吴进士的卖点,在于他是新科进士,而新科进士虽不算是凤毛麟角,但也可以说是有数的俊彦了,且他又还很年轻。” 多少新科进士都超过三十岁了,还被捉婿呢! 一个十九岁的新科进士,容貌端正,愿意放弃自己的姓氏嫁人,还没有父母家族的牵绊,婚嫁市场上含金量还是很高的。 “勋贵是不会要这种女婿的,在他们眼里,进士并不算是很珍惜的东西,官员八成也不会要,因为吴进士身上的争议太大了,且官宦门第家的小娘子也很难有超过五十万两的身家……” 嘉贞娘子说到此处,柳叶似的细眉不由得往上一挑,豁然开朗:“吴进士心里门清儿呢,他就没打算赘进显贵人家里去。” 德妃下意识道:“那他想嫁去什么人家?” 嘉贞娘子不假思索道:“豪商啊!” 也只有豪商,既能掏得出令吴进士满意的钱财,也稀罕这新科进士的成色。 阮仁燧听到这里,忽然间福至心灵! 他知道吴进士是谁了…… 嘉贞娘子剖析得对极了。 上一世,他阿耶没有革除吴进士的功名。 且最要紧的是,到最后这家伙还真是吃上软饭了…… …… 对于内庭来说,吴进士试图广撒网傍大款的事儿只是一个乐子,耳边听过,议论几句也就算了。 可在前朝,这事儿却惹起了很大的风波。 吴进士被同榜的进士们抵制了,官宦集团对他也颇有微词,先前将那张小报拍到圣上面前的是门下省侍中丁玄度,是政事堂六位宰相之一。 吴进士还没有入仕,就成了宰相的眼中钉,对他来说,这决计不算是一件好事。 也就在这时候,卓大家组局,在自家凑了一场研讨会,讨论的就是近来甚嚣尘上的吴进士傍大款,朝廷是否应该革除他的功名一事。 参加的有卓大家的学生和故交,也有闻名神都的贵妇人,乃至于不同学派的中青代人物。 太后娘娘和朱皇后听说之后很感兴趣,也专程派了人去旁听。 德妃觉得这事儿太离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