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玩儿去吧。” 阮仁燧:“……” 终于到了公布成绩的时候。 龙川书院很有仪式感,效仿科举放榜,用红底誊写张贴。 名次也是从?后往前排序。 前十五名单独列在?一张金底纸上,最后压轴公布。 阮仁燧在?第一张纸上找到了自己的名字。 他?都有点稀奇——居然不是倒数第一?! 红纸上誊写着侯永年?的名字,只?是没有标注具体的名次。 阮仁燧自己数了一下,倒数第十六名。 六十二分。 书院里的太太们很用心,专门在?低于五岁的学生们名字后边标注了年?纪。 是以?此时此刻,阮仁燧就见侯永年?三个?字后边,标注着“三岁”的字样?。 他?还听见有人在?议论呢:“三岁的孩子,能拿六十二分,已经很厉害了!” 阮仁燧呵呵一笑,倒是专门看了一眼倒数第一是谁。 曹奇武,三十二分。 名字后边没标注岁数,应该是满五岁了。 张榜还在?继续,以?每张榜纸二十个?名字的进度在?慢慢推进。 每张贴一次,都会引起一阵激烈的讨论声。 有人喜,有人忧。 只?剩下最后一张了。 大公主和汪明娘的名字一直都没被?公布,不得不说,这实在?是个?好?消息。 汪太太饶是精明强干,小时女官饶是沉稳端方?,这会儿也都有点激动,各自领着一个?孩子,期待不已地等待着最终的结果。 张榜人慢条斯理地将?那张金底纸张贴了出来,日光照耀过去,晃得人眼前发花。 小时女官读力惊人,第一时间?捕捉到了大公主的名字。 元宝珠,第六名,二百四十一分。 汪明娘,第八名,二百三十八分。 三分,差着两个?名次。 汪太太回过神来,笑着开始与小时女官互道恭喜。 其余人闻声,知道这两人带着的孩子名列前茅,不免或真心或假意地褒赞几句。 这两人也都照单全收了。 大公主与汪明娘俱是松一口气,而后又不约而同地去看排在?她们前边的人都是谁,又分别考取了多少分。 二百四十五,二百四十九,二百五十一,二百五十一…… 没有第三名,倒是有两个?第二名。 排名越是向前,分数就咬得越紧。 最后她们看到了第一名。 宋琢玉,二百八十分。 高出第二名整整二十九分! 两个?小姑娘同时屏住了呼吸。 小时女官也有些讶异。 二百八十分——这说明位居榜首的宋琢玉起码做对了一道附加题! 底下学生和家长们纷纷议论了起来。 “……宋琢玉是谁,几岁了?” “她把哪道附加题做出来了?” “她家里人平时都是怎么教孩子的,给报了什么补习班?” 阮仁燧瞧着那个?名字,心想:好?像有点熟悉啊,在?哪儿听过似的。 汪太太从?愕然当中回过神来,神色有些感慨:“宋琢玉拿了榜首啊……” 几个?人听她如此言说,不禁齐齐看了过去。 汪明娘几乎是迫不及待地问了出来:“阿娘,宋琢玉是谁?!” 大公主在?旁边赶紧竖起了小耳朵! 汪太太摸了摸女儿的头,也没卖关子:“宋琢玉的娘,就是宋巧手?——你还记不记得她?先前你祖母过寿,她去帮着梳过头……” 阮仁燧实在?吃了一惊! 原来龙川书院的入学头名,至少做对了一道附加题的女孩子,竟然是曾经蒙冤入狱的宋巧手?的女儿?! 他?心想:难怪宋巧手?一定不肯依附于郑夫人,天?资这样?出众的女儿,怎么忍心让她跟随自己寄人篱下,埋没天?赋? 转念又觉得自己这么想怪不好?的。 就算宋巧手?的女儿跟自己一样?笨笨的,人家也一样?可以?出于爱护女儿的慈爱,不去郑家做事啊! 汪太太四下里瞧了瞧,低声跟他?们说:“看,那边儿树底下的那个?小娘子,就是宋琢玉!” 阮仁燧扭头去瞧,就见树下站着个?熟人——曾经给他?和大公主做过菜的刘永娘。 那个?六七岁模样?的小娘子,应该就是宋琢玉,她旁边那妇人容貌与她有些相似,应该是她的母亲宋巧手?。 周围人知道这小娘子得了头名,纷纷上前去道喜,捎带着打听:有没有什么秘籍? 龙川书院张贴了前三名的卷子,所有人排着队过去瞻仰。 尤其是第一名宋琢玉的卷子。 阮仁燧也没能按捺住自己的好?奇心,跟在?大姐姐后边,过去瞧了一眼。 宋琢玉的字写的并不算很好?,只?是很端正?,可见并没有跟从?名师,而是纯粹自己苦练出来的。 前边二百六十分,她全都得到了,一点错漏都没有。 后边两道附加题,她把那道物理题做出来了。 解析《尚书》的那一题空着,一个?字都没写。 三百分的卷子,只?有那二十分没得到。 …… 成绩落地,紧接着的就是分班。 大公主和汪明娘毫无疑问地被?分到了最好?的一班。 其余学生也是依照名次进行划分,同时确定授课和考试的进度。 毕竟这时代跟后世不一样?,没有参加科举的年?龄限制,是以?分班和授课都无需要求学生们严格同步。 倒是阮仁燧的情?况,引起了书院太太们的讨论,甚至于还专门请了小时女官和阮仁燧去说话。 因为阮仁燧太小了,只?有三岁。 今年?就读龙川书院的近二百名学生,只?有三个?不足五岁的。 且经历过考试之后,另外两个?的家长已经决定中止入学,推迟一年?之后再来。 这之后,就只?剩下阮仁燧这一个?不足五岁的学生了。 阮仁燧惊觉龙川书院的太太们居然对他?怀抱有相当的希望! 理由是他?虽然年?龄最小,却也取得了倒数第十六名而不是倒数第一的好?成绩。 且只?看他?的那笔字,就知道他?是有天?赋的,放到十班去,未免太屈才了。 太太们在?犹豫,是不是把他?放到五班或者六班去比较合适? 阮仁燧断然拒绝:“不,我要去十班!” 孟大娘子有点不解,但还是很耐心地问他?:“为什么呀?” 阮仁燧就随口扯了个?理由过来:“做人要脚踏实地啊,按照我的名次,本来不就该进十班?” 他?说:“要是去了五班或者六班,对别的人来说,不公平。” 孟大娘子与办公室里的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