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的结局,当然是可怜的小朋友喜提了又一次屁股开花,这一次是男女混合双打,据说那天半个胡同都听见了王慧在家教训老公儿子的声音。
王慧儿子心里委屈,他想吃糕点,菜市场天天得有菜买,用菜换糕点明明是赚的事儿,怎么就挨了打呢,哎,他根本搞不懂大人在想什么。
像王慧儿子和徐思成这样的小孩还真不少,一时间,胡同里头充满了鸡飞狗跳的小孩奔逃声,还有爹妈跟在后面气急败坏要做“竹笋炒肉”的声音。
倒霉孩子们千言万语,最后汇聚成一句蔫哒哒的叹息:这种日子能不能快一点过去呀!
孩子们的想法成了真,没几天,南城日报的头版头条刊载了一条《物价稳定有保障,供应充足莫紧张》的新闻。
报刊亭这一天人满为患,全观音街的居民们争先恐后地掏出毛票要买报纸。
蒋晓霞也挤了进去,她识字不多,幸好陈继开路过,她赶紧抓壮丁抓到陈组长身上:“陈组长啊,这新闻讲的啥?”
陈继开快速地扫了一眼,“简单地说,里头就强调了三件事:物价不会涨,供销能供上,没必要囤东西。”
这次物价上涨的风波,根本就是一场乌龙,陈继开摇摇头:“姜太公稳坐钓鱼台,唉,我也是没稳住啊!”
蒋晓霞可就没那么轻松了,她刚听见“物价不会涨”几个字,就愣在了原地,陈继开都走远了,她还捏着报纸一角,整个人好像遭遇了晴天霹雳:“不是……那我十几缸的泡菜怎么办啊!”
她浑浑噩噩地回到家,徐妍刚带着弟弟吃完早饭,徐思成见他妈回来了,激动得从凳子上跳了下来:“妈,你说好今天给我买肉做红烧肉的,肉呢?”
徐妍把碗筷放好,也站了起来,她已经是五年级的小学生了,刚刚外头那么喧闹,她也听了个七七八八:“妈,报纸上说了什么吗?”
蒋晓霞嘴巴哆嗦,忽然眼白一翻,差点当场晕过去,幸好徐妍眼疾手快,赶紧过去给她扶住了,蒋晓霞这才缓过来劲儿,一个劲儿地锤大腿:“这么多盐肉和泡菜,家里怎么吃得完!”
徐思成傻眼了,上去摇晃他妈:“我的新鲜肉没了吗?我不要再吃盐肉了,妈,妈你答应我的红烧肉!”
“没了,都没了!”这死孩子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蒋晓霞气不打一处来,给儿子屁股上来了一下,“还吃鲜肉呢,家里只有盐肉,爱吃不吃!”
徐思成嘴巴一张,就开始干嚎,蒋晓霞却拍拍屁股,推开徐妍的手站了起来:“你哭,哭也没用,到今年过年吃不完,咱们明年接着吃!”
徐伟康在厂里就听到了消息,上班的时候整个人都有些心不在焉,等回到家里,还不等他说话,蒋晓霞先发制人:“我还不是为了这个家,你当我是为了谁才那么紧张没肉没菜的!”
她对着儿子能嘴硬,对着丈夫却只能实话实说,两口子大半夜也商量不出个章程,倒不是说那泡菜和盐肉吃不成,腌制好的东西管个半年是一点问题没有,可是它难吃啊!
别说徐思成了,徐伟康都有点顶不住了,他现在看到盐肉心里就发虚,睡觉都感觉嘴巴里一股泡菜的酸咸味儿。
蒋晓霞咬牙:“我明天去找人帮忙。”
“谁能帮你呀,家家户户都焦头烂额呢,自家门前的雪都扫不过来,还帮你,怎么帮?”
蒋晓霞眼一闭:“你别管,总之我会找人帮忙的,你就等着吧!”
第二天,蒋晓霞端着个小碗找上了小饭馆里头准备开店的宋明瑜:“明瑜啊,你要不要泡菜?”
“泡菜?”宋明瑜看了一眼蒋晓霞手里的碗,哪怕她这会儿没凑上去,也已经闻到了它散发出来的独特香味儿。
“对,来,这东西用眼睛看看不出好坏的,我拿筷子你尝尝!”
蒋晓霞从旁边筷筒里拿了双筷子出来,热情地塞到宋明瑜手里。
宋明瑜尝了一口,老实说,蒋晓霞做泡菜的手艺的确很好。
用的南城本地特色的红皮萝卜,泡坛水的味道很醇正,带着小米辣和花椒泡椒的鲜香麻辣,一瞬间就引得人口水往嘴巴里涌,恨不得现在就能端上一碗清淡的白粥下着吃。
“确实很好吃。”宋明瑜并不吝啬自己的夸奖,“我做不出味道这么正的泡菜,麻麻辣辣的,肯定下饭。”
“是吧!”蒋晓霞骄傲地扬起下巴,紧接着又想起自己此行来的目的,赶紧又说道,“明瑜啊,你看见阿姨这个泡菜,能给你小饭馆当道菜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