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他做生意贼精明,不愁卖,那就不能急着卖,反而是特地把门口最显眼,最容易被人看见的那几个挂钩给空出来,专门供林香这批货!
他开店的那条路上本来年轻女孩儿就多,人来人往经过的时候往店里不经意那么一瞅,直接就被林香的那几件衣服裙子给吸引住了目光。
有些女孩儿手里没那么多钱,买不起什么幸子衫什么连衣裙,汪荣马上又推销店里头其他的便宜服装,反正就是主打一个进来了就别出去。
在林香这批衣服的带动下,服装店这个月生意简直不要太好,汪荣见到盛凌冬第一句话就是:“什么时候再有新衣服到我这儿寄售?”
这种活招牌,不要才是傻瓜,汪荣心思活络,不仅要林香这批衣服,还想要在上面有一点独一无二的“特色”。
能让人一眼就看出这是她做的,和那些“量大管饱”的流水线衣服不同——这样才方便他吹嘘自家服装店厉害嘛!
虽然是转述,盛凌冬还是把当时汪老板的反应给模仿了一遍,宋明瑜听得津津有味:“林姐的手艺本来就好,算他识货!”
林香很不好意思:“也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明瑜帮了我很多,这些衣服她都帮忙提过意见,还给我画过修改图,要不然也不会效果这么好。”
宋明瑜当然是不会设计,她也不是学服装的,但是她见过的衣服,恐怕比这年头的绝大部分人都多。
谁叫几十年后网络那么发达呢,光是小破站,都能卷到各种身高体重的博主评测衣服,从面料到上身效果到版型,一应俱全!
简直是许多不愿意去线下试衣,又喜欢买衣服女孩儿们的“云衣柜”。
宋明瑜也没少看那些视频,甚至还有各种时装秀,闲着没事也是打发时间的利器。
只是没想到前世她是个宅女,光有知识用不上,这辈子却误打误撞派上了用场。
这回轮到盛凌冬表情惊讶了,“你怎么什么都会?”
做饭手艺好,做生意有头脑,现在连设计衣服她都会,还有什么是宋明瑜不会的?
宋明瑜厚着脸皮“嘿嘿”笑:“略懂,略懂。”
她把话题引回来:“关于刚刚你说的那个标志,我还真有个想法。”
宋明瑜冲林香眨了眨眼:“林姐,咱们要不要注册一个商标?”
……
毛小静提心吊胆当了三天送饭的“外卖员”,终于是迎来了一个令她松了一大口气的消息:陈总启程回港城了。
与此同时,吴书记又登了明瑜小饭馆的门。
比起之前那回来找宋明瑜帮忙时眉间隐藏不住的愁色,这回可是喜上眉梢,谁见了都知道吴书记如今心情好。
能不好吗,他“三顾茅庐”请来的陈启邦总算是痛痛快快跟总厂签订了一份贸易合同,今年的海外销售有了眉目,能挣外汇,这对于整个针织总厂来说都是好得不能再好的消息。
更重要的是抢在了其他厂子前面,“这回合同一签,总厂是货真价实,整个省里的头一份,开门红!”
别人都还没摸清楚港商的门路,总厂这边已经是旗开得胜,跟港商做起了生意,多少厂子的书记借着交流学习,厚着脸皮来找吴书记取经。
大家都是兄弟厂,他们也可以找陈启邦做生意嘛!
他表面笑呵呵,心里却呸这些人不要脸,总厂这边忙前忙后,你们一句话就想摘桃子?想得美!
吴书记就跟他们打太极,那些纺织厂得不到确切的答案,也只能回去自己想办法,但是这办法可不是那么好想的——别的不说,他们能找出第二个宋明瑜吗?
吴书记现在是深谙“要抓住一个港商的心,先得抓住他的胃”这个硬道理,他送走陈总,转头就来感谢宋明瑜。
“这回生意谈得顺利,多亏了你。”
吴书记感慨颇深,当初宋明瑜为了姐弟俩的栖身之所打上他家门,那会儿他可是对这个年轻的刺儿头避之不及,哪能想到如今还有求上门的一天?
这个小饭馆被她打理得规规整整,入了春,甚至桌上还摆上了细腰花瓶,里头简简单单地插一支山茶花,让整个堂子都映上了一层春天的暖意。
吴书记无比庆幸自己当初没鬼迷心窍,最终给宋家姐弟分了这套院子——明瑜小饭馆可以不在针织胡同门口,可针织总厂如今少了这道风景线,还真有点不行!
他当然没忘记自己的承诺:“前头跟你说过的那套房子,已经在让房管科那边办了,不过老乔房子才刚退出来不久,估计交接手续还得走一段时间。”
这套房子的程序就比宋家姐弟俩住的那套要麻烦点了,名义上是租给她,租期三十年。
考虑到她是“针织总厂杰出子弟”,还是妇联工作队伍的一员,带头响应改开政策砸墙开店,给厂子其他人做好了示范表率,为厂子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十年内都由厂子这边“免租”,之后租金一年十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