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上的菜肴又散发出了阵阵香气,众人目光落回那一桌粤菜上。
“咱们拿去热一热,继续吃?”
南城饭店反正是“国字头”,就算一个客人也没有,也不影响他们拿工资。
陈宏亮怎么想的他们管不着,但这菜不吃白不吃,他们还没吃过这么好吃的粤菜呢!
……
南城饭店餐饮部的这场风波就这样掐灭。
宋明瑜甚至不知道有人点了一桌子菜,最后一个都没动。
反正订餐要先付钱,她拿到钱就行。
她这会儿在面试知青办和妇联筛出来的新一批“待业青年”。
有了彭倩她们这些“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一回妇联和知青办一提是要来“明瑜”应聘,待业青年们热情高涨,纷纷报名要求参加。
瞿主任和高主任私下还和宋明瑜“抱怨”:“人人都想来,那是十八般武艺什么都耍了个遍,这一批送到你店里来面试的,已经是我们提前选拔过一次的了。”
那些没入两位主任法眼的,压根就送不到宋明瑜这儿来。
尽管说是“抱怨”,但两位主任脸上笑容都和蔼得很。
换作以前,她们是吃力不讨好,各大单位都特别会打太极,待业青年们迟迟见她们没有下文,不少人心里都有想法。
现在,呵呵,谁心里有想法,谁就别来,她们俩挑人都挑不过来,可没闲工夫照顾谁的脆弱心灵。
她们心里也不是不计较的,这么重要的事儿,最终就宋明瑜一个个体户伸出援手,她们肯定要把好的要紧的优先给明瑜争取到呀!
“这些人你看中谁,就招谁,不用顾虑我和高主任的面子。”瞿主任说道,“但是只要你招了人,税务局那边我和高主任去帮你争取。”
减税!
其实前几年,税务总局就已经下发了通知,要求对那些开办起来安置返城知青的集体企业给予政策上的优待,免除一定的税。
但宋明瑜的情况又有所不同,她不是集体企业,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个体商户,而现在找不到工作的,早就不止当年的返城知青了。
此前南城还真没有什么政策考虑到这个情况!
毕竟当年谁能想到会有这么多待业青年,又有谁能预料到今天工厂都已经自顾不暇,这些青年们爹不亲娘不爱的,最后竟然是轮到个体户来接收,双方还都表示非常满意?
营业税、建设税、所得税……个体户要交的还真不少,如果高主任和瞿主任能帮宋明瑜把这个税给减免掉,哪怕只有一部分,对宋明瑜来说都是非常乐见的事情。
她当即就表示了对两位领导的感谢,并且表示,“明瑜小饭馆”会一直欢迎能干、勤奋、有知识的年轻同志加入!
这一回面试又新招了十个人。
宋明瑜之前承诺过,“流动贩售小队”中表现优异的人可以来明瑜小饭馆工作,最终只有两个人选择来小饭馆。
彭倩等其他人都选择了留在小队。
天气由冷转暖,天气越发炎热,这姑娘如今肤色晒成了小麦色,精神却越来越好,哪怕在宋明瑜面前,笑容也充满了自信。
她们选择留在小队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提成。
多劳多得,对于这些外出销售的成员们来说就是无穷的动力。
彭倩家如今住进了筒子楼的小套间,甚至有了独立的卫生间和厨房,生活别提多有盼头了,店里工资虽然高,但她却还是摇头。
“老板,我们想要让‘明瑜酸辣粉’不仅仅成为‘明瑜’的招牌,也成为南城的招牌,想要每一个来到南城的人,都记住‘明瑜’这个品牌,没完成这个目标之前,我们谁也不会放弃!”
彭倩不仅斗志十足,还请求宋明瑜再拨一点人来,所以这回一大半的人都补充进“流动贩售小队”。
剩下的几个,和小队那两个想要来店里上班的队员一起留在针织胡同,她这边也缺人手。
不过眼下,这一批初来乍到的新员工都还需要经过小毛的集训,才能正式上岗。
趁着周末,宋明瑜总算是忙里偷闲,难得地坐在林香家的院子里头,和阿姨们一起嗑瓜子。
叔叔们都不在——张新民跟陈继开哥俩好,找了个小酒馆,喝两口老白干,吃几口下酒菜。
宋明瑜问怎么不来店里,她这还有大电视,林香却忍俊不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