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却摆摆手:“不是的,我是看到了这个。”
她伸手指了指门上贴着的“招聘启事”:“请问,你们现在还在招厨师吗?”
……
“明瑜”在招厨师,准确地说,是即将开业的“明瑜酸辣粉”总店在招厨师。
总店跟小饭馆隔着一条过道,就是之前吴书记为了感谢她的粤菜,让厂里成功请港商吃饭谈合作,代表厂里租给她的那一套房子。
那套房子光是流程就走了一段时间。
之后宋明瑜拿到房子,又请房管科的人来,重新把房子布局做了规划,又添置了不少软装和家具,现在总算是装修得差不多了。
宋明瑜开这个酸辣粉的总店,一方面是为了给自己减压。
她一个人,店里又是炒盖浇饭,又是做单点,现在还有南城饭店的单子,压力远远比之前要大,哪怕酸辣粉的事情交给小毛做,她还是有点分身乏术。
趁这个机会,她干脆就把盖浇饭、酸辣粉这些快餐小吃全部给合并进了“明瑜酸辣粉”一个品牌。
以后明瑜小饭馆就只做单点、宴席,还有粤菜单子。
快餐小吃就交给酸辣粉总店那边去做。
这么分开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明瑜”这个品牌给人的感觉会更正规。
现在明瑜酸辣粉的名气在南城已经很大了,光是“流动贩售点”宣传肯定是不够的,有实体店就不一样了。
上辈子她知道的那些出名的餐饮品牌都是开了总店的,甚至好多还有旗舰店、示范店,花样百出,为的就是给人一种品牌影响力巨大的感觉。
明瑜酸辣粉有总店坐镇,里面不仅有酸辣粉,还有各种各样的盖饭、小吃,也能给客人们一种新鲜感。
毕竟光凭酸辣粉不可能天天都来吃,但选择如果够多,那天天光顾把这里当饭堂也完全有可能。
这样一来,品牌效应就能慢慢做起来,最好是哪天南城这些居民一想到“美食”,就想到“明瑜”。
无论是小吃还是正餐,是简单吃几口物美价廉的快餐填饱肚子,还是重要的宴请摆席,都会下意识在“明瑜”这个品牌里面去找。
而眼下,酸辣粉总店其他什么都已经搞定了。
装修、菜单,哪怕招牌宋明瑜都已经找杜清做好了。
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差一个掌厨的。
小毛倒是会煮粉,但这个新店毕竟不只是拿来卖酸辣粉一样东西,还有盖饭小吃,宋明瑜想找个厨房出身的新员工,这样上手快,好培训。
招聘启事挂出去好一段时间了,却一直没有合适的人来,宋明瑜也不急,反正来一个面一个。
谁也没想到,竟然这会儿会有人来应聘。
宋明瑜让小毛把女人带了进来,两人在小饭馆里坐定。
女人颇有些新奇地左右看了一下,但很快就收回了目光。
“你好,我叫诸慧英,是过来应聘的……”
“你好,我姓宋,宋明瑜。”宋明瑜问道,“诸大姐,你会炒菜吗?”
诸慧英点点头:“当然,以前我在乡下就是大队食堂的厨子。”
之前来应聘的,十个里头九个都没有过厨师经验,在家里掌过厨都已经是佼佼者。
这不奇怪,毕竟这个年头会做菜那都是得拜师学艺,正经称得上师傅的都已经在各大饭店、馆子里头上班了,要不就是食堂这些国字头单位。
但是诸慧英竟然还真有过厨师经验,宋明瑜一下来了兴趣:“你吃过‘明瑜酸辣粉’吗?”
“我带小孩出门的时候吃过。”诸慧英笑了笑,“她们都特别热情,我印象很深刻,也确实很好吃。”
宋明瑜点了点头:“服务态度好,也是我招员工的其中一个要求。”
诸慧英想了想:“宋老板,我做过好几年厨师,要不然我给你炒一盘菜,你先尝一尝,看看合不合格?”
“行,小毛,你给诸大姐指一下东西在哪。”
小毛应了一声,又去给诸慧英找来一身围裙,诸慧英手脚麻利地穿上,又戴好袖套,甚至还讲究地戴了个无纺布帽子。
诸慧英动作很快,所有的流程都像是在她脑海里早就过了好几遍似的,拿过一块鸡腿肉就开始处理。
清洗、切丁、腌制,诸慧英还要来了一块土豆,刀锋“擦擦擦”地从土豆上切过去,一字码开,全都是厚薄完全一致的细丝。
农家小炒鸡,清炒土豆丝,再配上一碗热腾腾的米饭。
宋明瑜尝一口,就相信诸慧英刚刚说的是实话,这个大姐确实是真的在厨房里干过,光是这个熟练程度,还有她做菜的习惯,一眼就能看出来。
鸡肉炒得还不错,调味稍微咸了一点,好在断生时间刚好,有嚼劲,很q弹,但又不会太柴。
土豆过了一下热油,脆而不软,还保持着脆生生的口感,配上咸香底味,十分过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