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似乎是注意到有人在拍,她半侧过头来,骨相漂亮的侧脸轮廓,隐约能窥见她唇上张扬的红。
封面下面印着一行加粗的大字:“venus开业t台秀锁定周六”,旁边还有个倒计时,画着红圈的“5”,一下就吸引过去了人的视线。
但显然,比起一个没听说过的品牌,大家更关心的还是上面的明星。
即使他们只是觉得曼宜漂亮。
陈望去报刊亭的时候,听见不少人在议论,“这女明星是谁?”
他忍不住插话:“《警察故事》里的阿美。”
“哦!是阿美啊!”
这话真让人又酸又甜。
甜的是阿美这个角色的确有记忆点,曼宜在片场被骂了许多次,甚至连替身都不用,亲自上场,浑身拍到淤青,总算是有回报。
酸的是,尽管演了《警察故事》,但这毕竟是个捧男主角的警匪片,曼宜这个女主角的比重并不高。
即便有人记得阿美,也少有人将阿美和曼宜挂钩在一起,属于是戏红人不红。
但有安慰的是来报刊亭的这些人,大多数都是冲着曼宜那张漂亮的照片。
漂亮是真的很漂亮。
这不是公司的手笔,陈望了解自家公司,尽管对旗下艺人算得上是慷慨,但始终还是传统资本的心态。
这种看上去十分逼真,恨不得全方面表现曼宜美丽,还有让人对她身上那身套装遐思万千的“狗仔偷拍照”,公司是想不到要给曼宜安排的。
陈望忽然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场景,那是当时曼宜在拍平面广告的时候,忽然被人叫了出去。
后来曼宜回来,问她是谁找她,她也是一头雾水,压根不知道怎么回事。
现在看看……这一身衣服,不就是那天曼宜穿的那套么!
陈望迫不及待把所有的报纸都买回来看。
里面除了公司给曼宜买的那些,还有许多绝对不是公司安排的,有影响力的杂志亲自下场。
他们的站队态度都很明显,那就是帮这个代言站台。
比如说《今日港城》,再比如说《秀场》。
前者是全港城发行量最多的社会报纸,集中焦点于港城的大事件。
后者呢,则是港城本地最有号召力的潮流杂志。
再仔细看一眼内容,陈望就发现了不同。
和公司买的那些通告里,对venus几笔轻轻带过不同。
这两篇显然是来自venus那边的人,字里行间都把venus包装成了一个“来历神秘”,“设计独特”,“能够引领市场新风潮”的品牌。
显然,这是venus品牌方的宣传手段——
这几家杂志,都和郑氏关系匪浅。
显然,无论是曼宜的那张“狗仔照”,还是这些报刊的力挺,都是郑氏在背后指挥。
就在报刊亭挂着曼宜海报的报刊杂志被抢购一空的时候,venus的第二波宣传紧随而至。
这次攻势更加剧烈。
尖沙咀、铜锣湾、中环……港城最繁华的地段,户外广告牌全部都换成了曼宜穿着venus的平面广告。
紧接着,港城几家最有势力的本地电视台也开始在黄金时段播放广告。
曼宜原本在最近一段时间是没有曝光的,可得益于venus铺天盖地的宣传,她也沾到了光。
作为新电影的女主角,甚至还没等到首映会开始,就办了个小型的见面会,又给曼宜吸了一波粉丝。
就连曼宜和陈望也没想到竟然会有这种意外之喜。
广告倒是早就拍好了,但那时候他们都以为会是留到新品发布会上再放。
毕竟一个品牌要运营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两人都想到了,一开始不能指望这个“大使”的头衔太多——能有好处就不错了。
可幸福来得太突然。
随处可见的广告牌上,到处都能看见曼宜给venus拍的广告。
有时候是干练的职场女性。
有时候是略有俏皮的都市丽人。
有时候项链耳环加身,修长的脖颈被衬衫衬得格外白皙。
有时候则是蝙蝠衫,牛仔裤,不羁的菜色束发带和烟熏妆,就像是叛逆时代的靓丽少女。
无论哪一种,都足够吸引人的视线。
而曼宜有了曝光之后,她的通告变多,她也极其乖觉地主动提起了ven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