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回走的时候,叶舒心情复杂:“乡下东西那么便宜啊。我记得之前脆柿,城里超市卖六块多一斤的。”
曾越点头:“是这样的。乡下水果蔬菜不缺,家里基本吃不完,尤其柿子年年都结很多,根本不值钱。城里贵是贵在运输、包装、水电、租金,这些加起来就不便宜了。”
叶舒想了想,“也是老人家不懂网上销售,也没有那个精力。”
曾越点头:“是这样。”
叶舒:“要不咱们多摘一点,趁赶集的时候拉去镇上卖?多少也能卖一点吧,好过这么浪费了。这样张二婶赚一点,咱们也赚一点。”
曾越:“可以。正好也有空。”
叶舒又想起周彩芸来,露出笑容:“我再问问城里人有没有要的,比城里便宜一点卖,应该也能卖个一箱两箱的。”
曾越觉得可以,“那你问问。”顿了下,又说:“我也问问之前公司的老板和同事,他们都挺好的,我想送一箱给他们。”
叶舒心中一动。
对啊,他也有自己的圈子,那些就是人脉啊。
不能光自己搞市场销售,应该拉他一起,为以后的销路做打算。
就对他说:“这样吧,反正这个也不值什么钱,你拿去跟前同事联络联络感情,说说你回家种地的事情,给他们留个印象。以后他们想吃水果了,说不定会想起你来呢!”
曾越刚才也是想到这个了,点点头:“你说得对。”
于是回去放下后,两人拿着筐推着小推车又去了,跟张二婶说想多摘些。
张二婶自然欢迎。搬了凳子坐在边上,一边剥豆子一边看看两个年轻人摘柿子,听着他们的欢声笑语,自己也满脸笑容。
狗子十分活泼,在树下跑来跑去,一会儿在张二婶腿边摇尾巴,一会儿又奔过去叼掉落的柿子,还挺懂事地要往筐里放。
不过熟透的柿子掉地上都摔坏了,叶舒连忙拦住它。
“这不要了,你叼去吃吧。”
说着又不太确定,转头问,“张二婶,狗狗能吃柿子吗?”
张二婶笑道:“能吃,但要给它剥好,少吃一点没事。”说着朝狗子招招手。
狗子就摇着尾巴叼了柿子过去,张二婶仔细给它剥出果肉来,放在地上,它就高兴地低头舔食起来。
把低处的摘了两筐就住手,柿子树枝脆,太高了还是有些危险的。
高处的就留给鸟儿吃了,让它们也好过冬。
他们给张二婶留了半篮子慢慢吃,又给了一百块钱。
张二婶又高兴又感激,收了一百块,非要把之前的二十块塞回来,说这么多已经够了,还要给他们拿些吃的回去。
叶舒当然不能再拿了,她都感觉自己占太多便宜了。
张二婶握着她的手,跛着脚还送了几步,哽咽着说:“多谢你们,好孩子……有空多来我这儿坐坐。”
叶舒觉得老人体弱又孤寂,是希望有人陪陪的,不禁心生同情,点头道:“好,有空我就来。您歇着吧,别送了,我们就回去了。”
老人这才松手,与狗子一起目送他们离开。
路上,叶舒问曾越:“张二婶家人回不回来过年的?”
曾越推着小推车,回答道:“很少回来。最多住一两个晚上,觉得乡下屋子差,住不开,也不舒服。”
“知道屋子差,也不修一修。”叶舒皱眉道。
张二婶家屋子比曾越家的小,也破旧许多。乡下的土屋子年头久了,本就要修修补补的,曾越家就维持得挺好,地方敞亮干净,住得也舒适。
不过她也不确定张二婶的儿女们是怎样的人,又各自是什么生活情况,为什么把一个病弱的老人独自留在家中。
她只是觉得老人家挺可怜的,“到时候要是能碰到他们,看看什么情况。”
曾越听到这里,看了看她,似乎想说什么,但最后没说。
回到家已是晚饭时分,饭菜的香味从厨房飘出来。
奶奶听到动静,拿着锅铲探头出来,“回来了,快能吃饭了——怎么摘了那么多?”倒是知道去张二婶家摘柿子去了,之前回来时说过。
曾越解释了几句。
奶奶知道他们给了钱,就放心了,“摘人家的东西,是该多少给一点。张二婶也不容易,但她不贪心,不会收多的。”
两人都乖乖表示记得了。
晚饭后,先剪了今天的素材,然后看看账号粉丝已经破万了,叶舒就让曾越赶紧开个直播,这也是之前答应过的。
曾越点头,先跟她简单谈论了下等会直播要说的内容。
叶舒平时看评论区,把出现多的问题都记录下来了,以及一些需要说明的事情,已经给他列了个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