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上说的简洁。
三皇子跟四皇子完成了南江除蝗的任务,又盯着南江的春耕,现下春耕完成,南江逃荒的流民也差不多回来了,都安排好了,两位皇子要打道回京都城了。
去时飞飒飒地恨不得一日就到南江,回来时志得意满了活干得好被皇帝夸了,就想走水路慢点回去了。
从中川到南江的河道被松墉阻隔了,要在京都城走水路去南江,只能经陆路到中川再转水路拐去西岭,然后水路往南江去,比较曲折,比不得官路通达。
那时又是大旱涸期,走水路就慢了,只能跑陆路。
回来就不急了。
四皇子又是个贪图享乐安逸的,走水路还能顺道观赏一番西岭和中川的风土人情,寻点花红柳绿的乐。
清米县是大县水运发达,在西岭境内是比较重要的水运枢纽。
这皇子的船队本来就有大半的几率会走到清米县,再加上不知道谁说可能是从清米县跑回家的流民传的,说清米县人好路好,风景秀丽好看,还有新鲜的吃食,是辣味的从没见过。
“这百姓从没见过的东西,皇子又不一定没见过,道听途说总有夸大的地方。”
“偏偏这四皇子一点责任心都没有,不想着被皇帝夸了早早回去述职,再邀一波功,硬要来看一看咱的辣味菜他是见没见过。”
雷栗都无言了。
虽然他喜欢做生意赚银子,知道要是皇子真来吃了夸一句,哪怕仅仅吃了一口没夸,他这“川菜馆”也指定名声大噪了。
但跟皇家人沾边的,可能好事小事也变成大事了。
“不说远的,就说这三皇子四皇子若对辣椒过敏了,或是水土不服吃出什么问题,咱就是有三头六臂也不够砍的。”
雷栗觉得以前没银子,吃得了上顿吃不了下顿之时,也没有现在这么愁,一着不慎他连吃的机会都没了。
“我是大掌柜,你是琢磨出菜方的,不在皇子跟前顶着也不成。”
“万一有人说‘皇子来到你家酒楼,你主人家也不露个脸’,治咱个什么对皇子不敬的罪名来,就是蒙家也保不住。”
“确实。”
周毅也知道其中的关系,而且现在恐怕皇子之中龙争虎斗得厉害。
二皇子有头脑就是没背景,不争一争只怕也不甘心。三皇子也没背景人也中庸,但这次南江的事挣了功,不知道会不会由此生出其他心思来。
四皇子背靠皇后和宰相,势力如何自不必多说,只是人不行,但若是路铺得好,当个听话会用人的阿斗也不失为一条好路。
不过周毅觉得四皇子不太可能,要是他当了皇帝,太后是宰相家出的,把持着后宫,宰相又掌控前朝,不就成了外家势大被架空的傀儡皇帝了?
历史上这种事还少吗?还有著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