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其他题材 > 八十年代闪婚日常 > 八十年代闪婚日常 第37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八十年代闪婚日常 第37节(1 / 2)

“冇嘢。”陈远洲说的也是港城话。

首饰店里的年轻柜员听见二人的对话后, 不动声色的和后面的另一个中年女人交换了一个眼神。

回去的路上徐秀竹一直一言不发,许新然是个藏不住事的,她憋了半天实在憋不住,于是拉着徐秀竹问道:“姐,你刚才咋不过去问清楚呢?”

“问什么?”徐秀竹见路边有卖冰镇汽水的,就过去买了两瓶。

许新然低头看着自己手里这瓶黄色的橘子味汽水, 再看看徐秀竹手里那瓶绿色的哈密瓜口味的,只觉得徐秀竹的头顶也有点冒绿光。

“就是刚才在商场啊!姐夫,还有那个女的,他俩在买首饰!”

“哦,没事,你姐夫在工作呢。”徐秀竹喝了一口冰镇汽水,冰冰凉凉的口感,只觉得浑身都通畅了。

“啥工作还得那样啊?”许新然不太理解。自从经历过郑嘉树那件事后,她现在就有点敏感。

“我信他。”徐秀竹笑了笑。

见许新然不说话,徐秀竹也关心了一下她的感情状况。自从那天被郑嘉树惹哭之后,好像就没听她提过郑嘉树。

“阿娟姐不是说,男人追得越紧反而越不把你当回事,所以我准备晾他几天,等他来找我。”许新然发誓她这次绝对不会先低头。

徐秀竹忽然有些好奇,她问许新然,为什么这么喜欢郑嘉树呢?

许新然还从来没跟别人说过这件事。她说郑嘉树之前和她家是邻居。小时候她特别胖,说话还有点结巴,所以小朋友们都嘲笑她,不带她玩,还给她取外号。

她说郑嘉树是第一个愿意主动跟我说话的。

“说了什么?”徐秀竹有点好奇。

即使过了这么多年许新然依旧记得那句话:“他说你能不能把你的糖葫芦给我吃一口。”

“然后呢?”

“然后我就把糖葫芦都给他了,从那以后只要我有好吃的,就都会给他留一份,他是我第一个朋友。”

“那郑嘉树给过你吃的吗?”徐秀竹觉得小朋友之间也应该是有来有往的友谊才对。

许新然想了想,然后摇摇头,“郑嘉树家里条件不太好,他爸爸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过世了,妈妈改嫁后,后爸对他也不太好,后爸带来的哥哥还总是欺负他,他小时候很可怜的。”

“所以你从小就对他很好吗?”

“对呀!他可是我的第一个朋友。后来他妈妈和他后爸也离婚了,他和他妈妈搬走后,我就再也没见过他,一直到上初中,我在学校里碰到他,才发现我们两个的班级竟然挨着,从那以后我们就一直联系。”

许新然说郑嘉树初中的时候就已经长得很好看了,她那个时候就决定,以后一定要嫁给他,把所有好吃的都给他吃,所以这么多年,她一直习惯性的跟在郑嘉树身后。

她自认为二人之间就差一层窗户纸没捅破,只要有人先捅破这层窗户纸,那俩人顺理成章就是男女朋友了。

徐秀竹也不知道该怎么评价许新然和郑嘉树的关系了。

她的感情经验并不丰富,在遇到陈远洲之前,她甚至都没喜欢过谁,比起梁喜枝三天两头更换心动对象,她觉得自己就好像尼姑庵里的尼姑一样,活的清心寡欲的。

“别让自己受伤就行。”徐秀竹想了想,只说出这么一句话。

“放心吧姐,郑嘉树绝对不会伤害我的,我觉得上次的事情也应该是个误会,只是他当时没办法跟我解释清楚而已。”许新然经过这两天的思考,依旧选择相信郑嘉树。

陈远洲又是两天没回家,徐秀竹则照常忙着自己的事情。

薛艳中午来打包了一份糖醋排骨,谭松正趁着暑假补习功课,可他学点习可太费劲了,薛艳还得好吃好喝的哄着才行。

“谭哥这两天回家了吗?”徐秀竹把打包好的排骨递给薛艳。

“回家啊,他不回家是想反天吗?”薛艳说完之后意识到什么,问道:“你家那口子没回来啊?”

徐秀竹实话实说道:“四天没回来了,我还寻思是不是有什么任务。”

薛艳安慰道:“你别着急,等老谭今晚回来我问问他。”说完她还提醒徐秀竹多买些生活用品囤着,她说最近物价涨的太厉害了。

徐秀竹也发现了,上次买手纸还是两毛六,可昨天再一去买都涨到三毛二了。

薛艳走了之后,徐秀竹就去了街对面的“啥都有”找一下楚江。徐秀竹不知道物价上涨是滨城特有现象,还是全国都这样,想着楚江经常去外地,应该能了解。

楚江昨天刚从海城回来,他说海城物价上涨的情况更严重,鸡蛋涨到了两块五一斤,猪肉都涨到了四块八一斤。

他说海城的老百姓现在都在囤货,有的人家甚至买二百斤盐,几百盒火柴。除此之外还有家用电器、棉麻纺织品、肥皂、洗衣粉、白糖等等,都遭到了哄抢,就连那些滞销产品、残次商品都被一抢而空。

“这么严重?”徐秀竹问道:“那你觉得咱们用不用也囤一些?”

楚江认为这种抢购风潮只是暂时现象,大量囤货倒是没必要,但可以抓住机会赚点快钱。

徐秀竹被他这么一提醒也反应过来,于是问道:“烟酒价格波动大吗?”

“很大,名烟名酒的涨幅都在五倍到十倍以上。”

“楚江兄弟,你还啥时候出门?”徐秀竹笑眯眯的问道。

楚江也是个聪敏人,一听她这话就明白什么意思。

“明早就走,你要是有啥东西需要我帮忙出手的,今晚八点之前都可以送来。”楚江也表达的很清楚,他要抽两成利润。

徐秀竹觉得这也合理,就回去把家里和店里存的好烟好酒都给楚江拿了过来。

陈远洲回家的时候,发现酒柜里的酒和柜子里的烟都没了,要不是徐秀竹告诉他实情,他还以为家里遭贼了。

“楚江一来一回,这些东西就净赚了一千五。”徐秀竹觉得这钱来得也太快了,比她在后厨叮叮咣咣炒菜要来得容易。

陈远洲知道八十年代末期有过一次物价上涨,百姓哄抢囤货,导致政府不得不采取紧急措施,火柴和食盐这些生活必需品必须凭票购买,像铝锅这种只能以旧换新,或者凭借结婚证和户口本申请购买,这种现象大概持续了半年之久才缓解。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