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时空穿越 > 北宋穿越指南 > 北宋穿越指南 第31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北宋穿越指南 第31节(1 / 2)

(' 之前满山转悠,小屁孩白祺已经累了。

朱国祥让孩子坐在亭中,嘱咐道:“你在这里等着,不许乱跑,顶多一两刻钟就回来接你。”

“好!”白祺乖巧点头。

父子俩带着佃户曾大,重新前往刚买的地界。

朱国祥不断挑出相对平坦开阔的,总面积大约有0.7亩,嘱咐曾大道:“你去跟其他佃户说清楚,我挑出的这几块地,让他们暂时不要春耕。再过二十几天,你们到山下沈娘子家,我会带着玉米苗教你们怎么耕种。”

“那……那甚玉米苗,俺们没种过啊,也不晓得是啥粮食。”曾大面带难色。

朱国祥思虑一番,说道:“其他土地,规矩照旧,田租该多少是多少。我选的那几块地,种子我来出,不收你们分文。如果玉米歉收了,收成比不上种粟米高粱,一粒租子也不要你们的。”

曾大依旧心里没底儿,但朱国祥是田主,都说到这个份上,再不答应就自讨没趣。他只能硬着头皮说:“朱相公安排便是。”

朱国祥再次告诫:“我选出的几块地,万万不可胡乱播种。谁要是敢自作主张,就算种子发芽了,我也全给他铲掉!”

“听朱相公的。”曾大乖乖应承,一肚子苦水难吐。

佃耕山地的茶户,今天都在忙着采茶制茶,朱国祥没法把所有人召集起来。

他将曾大给打发走,揣着买地合同下山。

行不多远,朱国祥突然停下:“说说吧,我怎么就叫朱元璋了?”

朱铭一脸恶趣味:“你知道朱元璋字什么吗?”

“我只知道他小名叫重八。”朱国祥说。

朱铭笑嘻嘻解释:“朱元璋,字国瑞。祥瑞,祥瑞,祥和瑞一个意思。这多巧啊,你叫朱国祥,跟朱国瑞没啥差别,字元璋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我看你是想当皇帝想疯了,”朱国祥白了儿子一眼,“别以为我不知道,郑成功就该叫朱成功,你给自己取字成功是啥意思?”

朱铭顿时大呼冤枉,装腔作怪道:“爹啊,俺的朱院长,俺没啥学问,这名和字又必须相通。除了墓志铭之外,俺就记得铭有勒功的意思,仓促之下只能给自己取个表字叫成功。”

朱国祥听得一头黑线,都什么狗屁玩意儿?

自己莫名其妙成了朱元璋,儿子还他娘的是朱成功。

朱铭拔了根野草叼在嘴里,回望那些刚买的山地,心情愉悦道:“今后咱也是地主了,先好好发展一两年,保准能在这里站稳脚跟。对了,什么时候建屋安家?”

朱国祥说:“我问过沈娘子,村里会建房子的,会打家具的,也都是些普通农民。他们这段时间忙得很,想要雇人修房子,必须等到插秧结束。”

“那就慢慢等呗,记得给沈娘子食宿费就是。”朱铭并不着急。

父子俩悠然下山,行到半山腰时,天色已经变暗。

朱国祥忽地皱起眉头:“我们是不是忘了什么事情?”

“没有啊。”朱铭说。

“肯定忘了什么?”朱国祥摇头思索。

朱铭猛拍大腿:“卧槽,祺哥儿还在山里!”

让两个男人看孩子,婆媳俩也是心大。

第30章 读书少受欺负

父子俩一路狂奔回去,发现亭子里没人,心头愈发焦急,只能去问附近的茶户。

茶户都说,祺哥儿已经回家了。

乡下孩子没那么精贵,只要不碰到野兽,几岁大就可以满山跑。

却是白祺苦等他们不归,便去制茶作坊那边,不少山下村民都在帮工。随便一问,就寻到祖母和母亲,还在作坊外蹭了顿工作餐。

父子俩摸黑下山,沈有容正在喂蚕,严大婆正在喂鸡。

孩子差点看丢了,朱国祥颇为羞愧,拱手说道:“老夫人,我们忙着买地,一时忘了祺哥儿……”

“不妨事的,”严大婆对此稍有不快,但不至于责恼,转而问道,“地可买到了?”

朱国祥说:“算上荒坡,足有二十几亩。”

严大婆由衷为他们感到高兴,完全打消嫁儿媳的想法,她说:“这可真该庆贺一番,朱相公总算置产安家了。朱相公今年贵庚?”

“免贵,三十五岁。”朱国祥随便说出个年纪。

严大婆说道:“才三十五,该续弦找个浑家。老白员外有个堂兄弟,孙女今年十八,她家就住白家大宅旁边,起了好几间瓦房。那女娘原本定了亲,都已看好日子了,男方却喝醉掉江里淹死。后来又说了一门亲事,男方忽地中举解京,被洋州一个富人看上,竟不要脸面悔婚另娶。一来二去,拖到现在,正是朱相公的良配。”

“续弦之事,暂时不急。”朱国祥其实很想说,我看你儿媳就挺合适。

“哪能不急?”严大婆愈发热情,“朱相公便点个头,老婆子改日就去探口风。那女娘也读过书呢,《女戒》背得很熟,寻常男子她看不上,在乡里头不好找婆家,多半能谈成这桩婚事。”

沈有容突然端着蚕沙出来:“姑母,白二姐已经说亲了。”

“又说亲了?”严大婆愣了愣。

沈有容说道:“俺也是今天采茶才晓得,她已跟余家坳余大员外的侄儿定亲。听说那位余四郎,常年在外游学,一直没有回乡完婚,女方一怒之下就改亲了。余四郎今年二十二,白二姐今年十八,两个倒也般配得很。”

严大婆仔细想想,对朱国祥说:“朱相公莫急,老婆子再帮你找。”

朱国祥哭笑不得:“我不急。”

朱铭撑着油灯在房里数钱,串了五百文钱出来:“这些日子,叨扰两位了。除了吃喝,还借了豆子和食盐喂马,等村民插完秧才能建房。这五百文钱,还请收下,我们得继续住一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