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时空穿越 > 北宋穿越指南 > 北宋穿越指南 第241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北宋穿越指南 第241节(2 / 2)

朱铭拉着郑元仪散步,心中颇为高兴,她终于会观察人物了,不像以前啥都迷迷糊糊的。

如今形势一片大好,就连通判的主考权,都将被自己抢夺过来。

就是金州的旱情,让朱铭很头疼。

从开春至今,金州五县地界,只零星下了几场小雨,夏粮歉收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身为太守,得早做打算。州衙出一些钱,再让商贾们行动起来,提前去南边购买粮食。一部分拿来平抑米价,一部分用来以工代赈。

到时候,须得逼迫李道冲打开常平仓,至于仓里还剩多少钱粮就说不清了。

“相公,苏知新回来了。”白胜前来报告。

朱铭牵着郑元仪回凉亭:“带他过来。”

路过汉中的时候,找兴元知府讨了几户冶匠和铁匠。这苏知新便是冶铁匠,曾见过别人找铁矿,被朱铭安排负责寻矿之事。

“草民见过相公!”苏知新恭敬行礼。

朱铭微笑道:“坐下说话。”

苏知新小心翼翼坐在石凳上:“俺带着冶铁和打铁匠,在山里走了一个月多,汉江的南边和北边大山都去了。这里的铁矿很多,铁帽就发现好几处。”

“铁帽”是硫化物矿床在地表氧化带的残留部分,主要有褐铁矿、针铁矿、水赤铁矿等物质组成。

这玩意儿一看便知,用来找矿非常方便。

朱铭问道:“哪里最适合?”

苏知新说:“北边十多里外的一个山沟里,那里的铁矿最富。俺还问了当地百姓,那里虽行不得大船,但只要不干旱小船还是能通行的。附近树木也茂密,还有竹林,就地烧木炭也方便。”

朱铭又问:“那里的百姓多吗?”

苏知新说:“只有一个村子,住着几十户人家,估计有两三百口人。村里穷得很,只河边有些水田,今年还遇到春旱。”

朱铭对白胜说:“你跟刘师仁走一趟,去把那片山岭买下来。先建个木炭场,招聘村民做烧炭工,不要强迫他们。如果烧炭工人不够,就从州城这边招募穷人过去。”

“是!”白胜领命。

朱铭心里嘀咕,石元公那个神棍,怎么还没把冶铁匠招来?

朱铭又对苏知新说:“你负责冶炼场选址,具体在哪里建炉子,这些都要确定好。”

“俺记下了。”苏知新连忙应道。

朱铭又问:“你走了许多地方,金州境内,可有什么大的冶铁场?”

苏知新说:“跟兴元府比起来,都不太大。这里遍山是铁矿,小的冶铁场很多,简单炼成生铁,就卖给城里、草市的铁匠铺。就连冶炼熟铁的都少,听说西城县境内,只一家可以炼熟铁。”

这种情况,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一来运输不便,而金州附近的州府,又多产铁矿石。金州的铁器,算上运输成本(特别是私卡收税),运到外地竞争力不够,只能在本地进行出售。

二来盘剥太重,商人全都得过且过,没有扩大生产、提升技术的动力,反正能赚点小钱就够了。

朱铭开矿采铁,需要金州常平司批准,偏偏李道冲兼任此职。

唉,恐怕得悄悄私采了,李道冲肯定不会给合法执照。

思来想去,朱铭想到曾孝端。

自己帮曾孝端翻了冤案,可以让他推荐一个老实人,表面担任矿场的老板。朱铭不用自己出面,让老实人去悄悄办执照,拿到合法开采权再说。

第237章 施压商贾

曾孝端为母洗清冤屈,还拿回自家的财产,对朱铭那是尊敬崇拜到无以复加。

让他帮忙物色人选,只用一天时间就把人找来。

“太守,这位是游季玉,字振石,”曾孝端介绍说,“振石兄以前与俺是同窗,他家里便经营着冶铁场。”

“拜见太守!”游季玉恭敬作揖。

此人年近三十,早就放弃了科举,老老实实协助父亲经商。

金州百年无进士,属于文化荒漠,士子们已认命了。也有不甘之辈,前去洋州或关中求学,但基本几年时间就放弃,长期异地求学的花费实在太大。

说一千道一万,还是地方经济不行!

朱铭和颜悦色:“两位请坐。”

游季玉表达了一番尊崇之意,便直奔主题道:“太守的意思,俺已经明白,这个事情并不难办。只不过,采矿商贾屡遭盘剥,利润并不怎么高,有时甚至还要亏本,太守没必要去采炼铁矿。”

朱铭皱眉说:“这里头到底有什么勾当,还有究竟是谁来主管矿山,我看了朝廷法令也没怎么搞明白。”

游季玉叹息道:“俺家是做冶铁生意的,便连俺也弄不清楚谁在管。反正不管怎样,肯定是通判在管,给他送钱就可以了。”

宋神宗、宋哲宗在位期间,北宋采矿业达到巅峰时期。

到宋徽宗崇宁年间,行业形势急转直下!

在蔡京的主持之下,全国新开发的矿场,悉数交给常平司兼管(州县采矿利润收归中央)。

从此,县令有部分管理权,通判有部分管理权,常平司也有管理权。通判往往兼任地方常平主官,因此变成通判说了算。多重管理多重盘剥,还要养常平司的吏员。 ', '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