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苦差事,须得长途奔波,钱琛却特别满足,他认为这是一种信任。
巡视五县的差事,移交给梅堪负责,李宝跟在旁边监督。这也是对梅堪的一种考验,此人属于衙前吏之首,办事妥帖可以重用。办事不利就直接撸了,让王甲来接任他的职务。翌日,钱琛换船出发。张镗率领乡兵随行,保护购粮款不被劫掠。
这二十多个乡兵,都是王甲推荐的,有些甚至还当过土匪。金州兵杖库的弓箭已不堪用,他们全部配备山中猎户的猎弓。
那是一种自制的竹木复合弓,没有牛角,弓胶用动物皮熬制,野生动物的筋代替牛筋,有效射程还不足二十米。而且使用时间不长,往往一两年就会开裂。
但是,对付贼寇够用了!
官船行驶到半路,大概位于后世白河县东部。北宋时期,这里是金州和均州的交界地带,四面八方皆为大山,官府的管控力极为薄弱。
趁着他们傍晚靠岸的时候,忽地从汉江支流杀出十多条小船。
官船往往意味着有财货,而且还只有一艘独行,不被贼寇盯上才怪了。
“乡兵就位!”张镗大吼。
钱琛吓得直哆嗦,却大着胆子出来:“张贤弟可守得住?”
张镗说道:“别驾请进仓稍待。”
钱琛连忙又跑回去,他留在外面纯属捣乱,厮杀的事情还是交给专业人士最好。
张镗的战阵本事不行,单挑技能却颇为逆天,而且还懂得指挥战斗。
他让船工立即驶离岸边,又把二十多个乡兵,两人一组分在各处,传令道:“太远了不要射箭,放近了再射。”
官船体型大,小船速度快。
十多艘贼寇的小船,飞快绕来打算包围官船。
朱铭的望远镜,此刻就在张镗身上。
他通过望远镜观察敌情,仔细寻找发号施令的贼寇。很快就确认目标,有个贼寇半蹲在船头,右手提着一把手刀,左手做出各种动作,嘴里还含着一支竹哨。
只见贼首绕向官船侧面,张镗也跟着跑过去,取出弓箭打算射杀——他手里的可不是猎弓,而是从濮州带来的桦木弓。
“吁!!!”
竹哨吹响,贼寇朝官船抛掷钩索,甚至射出没啥威力的箭矢。
乡兵们居高临下,等着贼船靠近,也用猎弓进行还击。
“嗖!”
张镗弯弓搭箭,对准贼首,一箭射翻。
不足十米的距离,为了保险起见,张镗还是射向贼首胸膛,哪有射不中的道理?
“贼首死了!”
张镗大喊。
贼寇那边却是大惊失色,护着生死不明的贼首划船撤退。“主力战舰”撤退,其他贼船也跟着撤,只在汉江之中,留下几具浮浮沉沉的尸体。
得到消息,钱琛再度出来,尤有余悸道:“有惊无险,有惊无险,幸亏有张贤弟护送。”
张镗笑道:“几个蟊贼而已,比濮州盗贼差远了。”
钱琛叹息:“这金州与均州穷困,世道不安,山中盗贼愈发多起来。”
前面重新寻个地方靠岸,歇息一夜继续出发。
过郧乡县(郧县)、武当县,便进入光化军地界,这里终于不再有盗贼。
石元公便在武当县逗留,这里是均州的州城。他带着大量冶铁户,等待官船和商船,一起前往金州,免得半路被土匪给抢了。
第239章 忽悠老年人
襄阳是京西南路的首府,这里的春旱不严重,距离金州又比较近,属于非常合适的购粮地。
钱琛打算试试,于是停下来,不再往前走。
在襄阳打听两日,钱琛便去拜访本地的大粮商。
走在半路上,张镗问出心中疑惑:“昨日探听所得,襄阳附近最大的粮商乃皮氏,为何别驾今天却去拜访魏氏?”
钱琛解释道:“天下粮商有三,一曰坐,二曰行,三曰牙。”
“皮氏乃行商。他们运粮去外地售卖,自不可能空船而归,还要购买其他货物。他们走一趟生意,要做两趟买卖,并不单靠粮食赚钱。外地越有大灾,他们越是高兴。今年北方必然缺粮,太守都看得出来,那些粮商会不知道吗?”
“魏氏却属牙商。他们去乡下收粮,囤积在仓中,等着外地商贾来收购。虽然今年也会涨价,但肯定不如行商涨得那么凶。而且,牙商往往还是坐商,必然在本地实力最强,下乡收粮数额是最稳定的。”
张镗心服口服道:“不料商贾之事,也有这许多门道,难怪相公托钱别驾主持买粮。”
魏氏不住在襄阳,而在襄阳西北十余里的邓城,即关羽水淹七军的地方。
官船还在襄阳停靠着,钱琛、张镗带着几人,当天便坐车来到邓城。
于客栈住下,从伙计那里打听到消息,方知魏氏在郊外有庄园,在城内也有建有豪宅。其生意负责人住在城内,魏氏的族长却住在郊外。
张镗问道:“别驾欲往郊外,拜见那魏氏族长?”
“然也,”钱琛笑道,“去城内拜访,只能在商言商,价钱压不下来。去郊外拜访,却可以谈别的。我的学问不好,太守却颇有才名,或许那魏氏族长会给些面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