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船登岸,折彦质冲着城墙大笑:“快派人出来,好生安置百姓!”
一个叫李瑜的年轻官员,骑马出城迎接:“折将军,东边大山之中,昨天有三百多人投明。我们派去的渤海细作起作用了,拉了一整个村落出来。”
折彦质笑道:“江边土地肥沃,大明还给分田。山中土地贫瘠,还要被金人盘剥。只要脑子不傻,他们自然知道该往哪走。”
整个保州,正在被大明快速消化。
这里以前本就是辽国土地,后来又变成金国土地,划归高丽还不到十年。
并且人口以渤海族为主,通用语言是北方汉语,就连这里高丽人都能说几句汉话。现在又大量增加汉人将士和工匠,又持续招纳金国的渤海族逃户。
对于保州百姓而言,高丽是啥?
他们只认大明!
耶律余睹也在保州,但儿子被送去了开封军校。
“我大明舰船反复驶入金国,这些金人不知能忍到何时。”耶律余睹来到港口。
折彦质笑道:“管他们忍到何时,各处烽火台盯紧便是。咱这里的人口越来越多,已经足够打仗时征召民夫了。”
耶律余睹说:“听闻赵立将军在平壤,用军粮购买高丽奴隶,再给高丽奴隶赐名分田。他那边人口增涨很快,要不要我们也去买点?用海船运过来就行。”
折彦质说:“可以买点高丽女子,保州男多女少,时间久了会出乱子。”
“女人要比男人贵一些。”耶律余睹道。
折彦质说:“现在不缺粮。”
高丽国王还在软禁状态,权贵们塞给他好几个妃子。
这位国王已成生育机器,等到儿子们成年,他的死活就无所谓了。
而掌控高丽大权的贵族,则沉迷于大明运来的绫罗绸缎、美酒美食,不惜抓捕底层平民当奴隶卖掉。
当然,权贵们也做了一些事,比如央求大明皇帝,不再支付大明驻军的军粮。
朱铭已经正式答应,不再向高丽索粮。以此换来高丽大臣闭嘴,别整天索要平壤及以北土地,必须默许大明对那些地盘的占领。
第796章 成吉思汗他干爷爷
朱铭登基之后数日,马扩就与蒙古使者出发。
他们先是穿过陕西,再借道西夏前往漠南草原。
马扩带着一堆金印、铜印,还有许多空白册封诏书。
那里属于金国地盘,必须小心翼翼行事。
马扩先是填了三张诏书,分别册封三大部落首领,封他们忠顺王、义顺王、孝顺王。继而又填了六张诏书,册封六个小部落首领为公爵。
也不举行什么册封仪式,甚至都没亲自去那六个小部落。
发完诏书就跑,免得有人给金国报信。
他们很快穿过丘陵地带来到大青山北麓草原。
马扩正待继续填写册封诏书,却得知白鞑靼诸部正在打仗。他与蒙古使者忽图剌,匆匆朝着更北方赶路,中途忽然就遇到一股败兵。
“我是合不勒汗之子,你们的头领呢?”忽图剌催马上前大喊。
一个身上沾着血迹的青年奔来,带着哭腔说:“败了,我们败了,北面几处草场,全都被克烈部夺去。还被抢走了好多族人和牲畜!”
去年还闹着要跟蒙古人联手,一起抗金称霸漠北的白鞑靼,转眼间已经变成丧家之犬。
忽图剌问道:“克烈部怎么会攻击你们?”
那青年说道:“去年的时候,九族鞑靼(北阻卜诸部)被克烈部征服三个。今年忽儿札胡思突然会盟,九族鞑靼拥护他为共主。他还自领汗位,称自己是‘杯禄汗’,会盟结束就来打我们了。”
马扩没有说话,打算今晚找個时间,把册封白鞑靼的诏书烧了。
北阻卜诸部,在三十年前非常强大,起兵造反把辽国搞得焦头烂额。被辽国镇压之后,首领一命呜呼,随即变得四分五裂。
自立为杯禄汗的克烈部首领,叫做忽儿札胡思正是当年的北阻卜首领之子。
他积极拥戴耶律大石,并趁机借势扩张。
耶律大石西征之后,此人立即占据耶律大石在漠北的核心地盘。今年又通过会盟,统一北阻卜诸部,随即南下夺取白鞑靼的草场。
这个杯禄汗忽儿札胡思,朱铭甚至都没听说过,但肯定知道他的儿子。
他有四十个儿子,其中一个叫王罕,即成吉思汗的义父。
也就是说,这位杯禄汗,是成吉思汗的干爷爷。
……
忽图剌当天就走,要赶回蒙古去报信。
马扩则是继续往北,他认识杯禄汗,想先去观察其态度。
又过两日,马扩被一群克烈骑兵围住。
“我是大明使者,”马扩举起节杖,对那些骑兵说,“我是你们大汗的朋友,速速护送我过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