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第41章(2 / 2)

裴琢玉这头才跟卢参玄说完,一转头就撞上了卢贞隐卢夫人。裴琢玉朝着卢贞隐一叉手,讪讪一笑道:“殿下的意思是要设立校正医书局,到时候还得夫人多费心。”医籍都在集书馆,纵然卢贞隐不通医术,可也绕不开她。

建议是裴琢玉提的,压力落到了别人的肩头,总得告罪一声。

卢贞隐意味深长地瞥了裴琢玉一眼,笑吟吟道:“就怕不忙。”先前通过考核在集书馆中校书的仕女们不通医术,不过她们走的是另外一条路,在诗赋和策论上,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前代医籍众多,光靠一两人校检是完全不够的,裴琢玉的重心仍旧放在替宁轻衣治病上,不可能全心修订医籍。

在圣人那边同意后,宁轻衣直接派人在京中、京畿附近张榜了,大喇喇地写着“奉敕校正医书局”几个大字,挂上了朝堂的名号。医工轻贱,阎闾之间谋生而已,一听“校正医书局”的事,不管是名医还是庸医,都想来凑个热闹。

可校书不比行医,得要十分扎实的医理基础,能四处行医不代表着能校正前代的典籍。宁轻衣筛选人的方式也很简单,那就是“考”,一考医理、二考经方,一下子便将一堆人挡在外头。其中当然也有些不平的阎闾医者,自认行医治愈者十之五六,已是中上。宁轻衣没有完全将这种长于理论的抛开,而是将人暂时安排到了惠民药局中做事,等之后开医学馆,兴许能够用得上。

考核的事不好假托旁人,裴琢玉得看着,好在府中养着的府医也能搭把手帮忙,不至于忙得找不着北。

可纵是如此,一回到若水院中,裴琢玉也只想放空脑袋瘫着了。本来嘛,是她给宁轻衣这个病人按摩,哪想着反过来让宁轻衣替她捶了捶肩颈。

“要致太平呢,这才哪到哪儿。”宁轻衣抿唇笑她。

裴琢玉叹气,双目无神:“就拿长安来说,人口百万,得要多少医工才能让患者得医呢?”

这个问题把宁轻衣难住了,反正她知道太医署几乎不可能医治贫民。

裴琢玉又道:“近来常听一句话,‘有病不治,常得中医’。”这是说给庸医治一治还不如不去治呢,想来阎闾之间的医者,医术不怎么高超。甚至还衍生出“福医”来,医术怎么样不重要,只要有福气,那就够了,真真是死生全靠命啊。

宁轻衣眸光柔和,温声道:“急不得。”

裴琢玉吐了一口浊气,是啊,她太心急了。

第38章 千金一诺

承天三十五年,七月。

校正医书局选人结束,一共二十五人入局中编书。二十五人中,从太医署中退出来的以及佛道中人居多,还有医道家传的。要知道医道之上保密之风尤其明显,民间行医无外这几类。

要编纂、整理、刊刻前代的医书,可不是按照月来计算的,而是积年累月的事,得有个章程。裴琢玉在集书馆中翻看医典,思来想去,决定先整理一部《千金要略》。医道与许多典籍相同,大部分医籍都有特定的对象,譬如说士大夫,如果照着这个思路下去,就有违裴琢玉初衷。

跟校正医书局的人商议后,裴琢玉确定了《千金要略》的方向,只择取有效的验方,不记载医理,注重实际效果。在明确任务后,校正医书局很快便进入运行,裴琢玉终于得了几分闲暇,不用再一直盯着那边做事。

不过这也没意味着所有事情都结束了,一切都着眼于未来,医籍有了,那也得培养医者,这就得将医学馆提上来了。裴琢玉原本打算歇一阵就去忙碌,不过又因为一些事情耽搁了,那便是鲁王、梁王纳妃、九江公主出降。

鲁王宁居兴是圣人第四子,长梁王宁泰安数月,他与九江公主一道,都是杨贤妃所出,在诸王中存在感并不强。鲁王妃是弘农杨氏出身,中书舍人杨玄德之女。九江公主的驸马则是梁国公府宗子韦范的嫡子韦朔。韦家跟梁王走得近,鲁王兄妹的婚事透露出一个极为明显的讯息,那便是鲁王跟梁王走到一块去了。

至于梁王宁泰安自己,在韦承的劝说下放弃跟韦家亲上加亲,而是娶了代国公、兵部尚书窦道宗之女。

后的梁王有岳家的支持,又得了兄弟的帮助,势头极为猛烈,买通了圣人身边的亲信,时时刻刻以闲言诋毁黄门侍郎薛亨,成功地让圣人将薛亨改到外州当刺史了。

黄门侍郎空缺,可圣人也没安排梁王希冀的人顶上,而是任由它空缺。不过中书舍人杨玄德带上了宰相衔,参知政事,能够出入政事堂,梁王也算是满意。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