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丫,年岁比夏明月小一岁,底下一个十三岁的二妹,两个十一岁的双生胎三妹四妹。
姐妹四人原是离县城四十里地杨家村人,早年没了娘,爹在今年春天时,也因一场伤寒撒手人寰。
杨家家中有房屋和十来亩田地,姐妹四人省着些,再帮旁人做些活计,倒也足够吃喝。
可杨大丫的大伯却将房屋占了去,更要将那十来亩的田地占为己有,理由是二房无子,既是爹娘不在,房屋和田产理应归结到大房名下。
杨大丫自然不肯,将此事闹到了村中里正那里。
而里正虽然同情杨大丫的状况,但按照规矩,女子不能继承财产,杨家二房所有的东西,只能尽数给杨大伯。
但论理来说,杨大伯需得抚养四个孩子直至出嫁,最终里正协商,家中房屋田产尽数给了杨大伯,而杨大伯家需得出上十两银子,作为四个孩子抚养费用。
杨大丫姐妹四人心有不甘,却也知道,这是里正为其争取到的最大权益。
如若不然,她们四个人就得在杨家大房生活,往后婚事也需得由杨大伯做主,彩礼必定会落入大房之手,嫁妆却什么都没有。
且杨大伯唯利是图,到时候怕是只看银钱,连人家都不会好好给挑选,甚至会出现明知道前面是火坑,也会因为银钱,毫不犹豫将姐妹四人推了进去。
里正这般,已是足够为她们姐妹四人考虑谋划了。
杨大丫明白这一层,便也不再闹腾,只拿着这十两银子,带着三个妹妹来到县城,租了个院落住下,再寻摸生计之事。
碰巧,听说了夏明月和夏记之事,便来问询一番,看能否揽下来这个生意,也好顺利谋生。
杨大丫是长姐,在母亲去世后便一直照看着三个妹妹,充当母亲的角色,手脚麻利勤快,做事踏实有担当。
而她的三个妹妹,亦是早早懂事,在家中洗衣做饭干农活,样样也都不落下。
总之,夏明月对老实本分,但也有闯劲儿的杨大丫十分欣赏,便将早饭吃食摊的第一个加盟商定了下来。
加盟费用和吃食摊的标准一样,一笔交清五两银子,往后每年付上一两。
中央厨房每日配送和好的油条面和胡辣汤配菜、配料当,夏明月教会杨大丫如何炸油条、甜果子、布袋,煮胡辣汤等。
考虑到早餐吃食摊放加盟出去之后,中央厨房供货种类增加,活计变多,若是最后一个将自营的摊位加盟出去后,仍旧会面临一个用工紧张的情况,夏明月决定这次第一个便将自营的摊位给加盟出去。
第166章
主意
如此来避免先前出现的紧张状况。
且这样一来,杨大丫可以直接接手现成生意,立刻顾得住四人的吃喝。
但杨大丫需得额外付夏明月先前置办灶台、铁锅、碗筷和长条桌子和长条凳子的钱,一共是四两银子。
考虑到杨大丫刚刚落脚县城,开始做生意时还需要出钱在中央厨房这里订货,夏明月便允许其先付一两银子,剩余的三两,按照每个月一两银子,分三个月付清。
杨大丫没想到加盟之事能谈下来,更没想到这位夏娘子如此温柔宽和,心地善良,肯让她们晚上一些时日再交剩下的银子。
杨大丫心中感激万分,鼻子都酸了又酸,直拉着三个妹妹冲夏明月连声道谢,“多谢夏娘子,多谢夏娘子,我们姐妹四人一定将这个早饭吃食摊给做好!”
好好赚钱,不辜负夏娘子的一番好心,更不丢了夏娘子的脸面。
一番话说完,杨大丫眼眶中的泪几乎要夺眶而出。
想到在旁人家哭是最不好的事情,杨大丫咬了咬牙,只将满眼的泪尽数都逼了回去。
“有这个决心就好。”夏明月抿嘴笑道,“今日时候也不早了,你们回去也收拾一下,几个人看看怎么分工,等明日一早便来我这里学如何炸油条,烧胡辣汤。”
“好,我们明日一早就来!”杨大丫点头应下,又冲夏明月道了几声谢后,这才领着三个妹妹往回走。
杨大丫姐妹四人租住的院子是与杏花巷隔了三个胡同的四福巷,主家是一对有一儿一女的史姓夫妇,这院子原是其二弟一家的,只因二弟离了这金丘县城往旁处安家,便空了下来。
夫妇二人算不上多照拂,却也并不吝啬,租金要的合理,且见她们姐妹四人,又帮着将院子门加高了一些,多绑了两道晾衣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