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晞泰然道:“你放心吧,我能把握好剂量。你今天配的香料最多也就焚三个月,以这样的药量,赵建也不会太频繁地做噩梦,绝对不会怀疑到香料上去。他能想到什么呢?”
大周佛道盛行,其中道家乃本土信仰,深得几代周帝推崇,较以往的朝代受人青睐。赵建是信奉道家的帝王之一,时不时闭关修炼,寻求长生之道。
如此相信玄妙的一个人,做噩梦首先想到必然是什么征兆,或是被泉下之人缠上了。
所幸向从天深知赵建信道,苦心孤诣多年,也培植了与之相关的党羽—司天监的全少监。
司天监是掌管天文历法、祭祀、编算、占卜事宜的机构,里面的官员都是精于易学八卦的高人。
全少监的存在不正好与她的香料搭配,把赵建的噩梦引到她想要的方向上去?
第二日一早,杨晞到汉东郡王府行晨省礼,在向从天的书房里说出了自己的计划。
向从天气得腾地站了起来,“你……这么大的事你竟不与我商量就动手了,为了救洛蔚宁,你真是糊涂了!”
杨晞认真道:“父亲,女儿这么做的确是为了救人,可王贵妃也时候该除了!当初高纵和王敦瞒报军情、谋害唐风,最后还能顺利脱身,就是因为背后有王贵妃。只要一天不除王贵妃,我们的计划就无法推进下去。”
“可你要明白,一旦走到这一步,你我就有可能暴露,王贵妃纵横后宫,连皇后也忌惮她三分,日后你在宫里怕是寸步难行。”
“只要能铲除王贵妃,女儿不怕!我们不可能永远躲在背后,迟早要走到这一步,父亲,你要做好准备。”
向从天拇指滑动着手珠,想了好一会,怒火消了大半,语气缓和下来,“你说得也有道理,只有除掉王贵妃,我们的计划才能继续推进。可你这一着棋着实用得凶险,万一人除不掉,你在宫里就会有危险。”
“父亲放心吧,王贵妃毒害皇子,罪孽深重,只要你和司天监的全少监商量配合,把冷宫里的李宸妃救出来,王贵妃必倒无疑!”
当今皇帝赵建后妃众多,但子嗣单薄,皇子仅七个,长子先太子已故,二子魏王自小不受赵建待见,三子秦王饱读诗书、天资聪颖,深受赵建疼爱,四子自小体弱多病,六子年幼,七子尚在襁褓中。
而五王便是李宸妃之子,仅比秦王少三岁,三岁识字,四岁读经,六岁能成诗,比秦王还要聪明,更深得赵建喜爱。当年王贵妃与李宸妃一样同为宸妃,儿子同样聪颖过人,深得赵建喜爱,王贵妃将其母子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那年开春,赵建到郊外祭天,五王尚年幼没随同左右,于是王贵妃趁机派人暗中将五王推下湖中,幸好李宸妃及时发现救起。五王受惊吓染了伤寒,但病症不重,御医只开了两副药便好起来了,可就在赵建回宫前却突然暴毙。
赵建回宫后得知爱子去世,勃然大怒,问罪下来,李宸妃哭诉王贵妃指使人把五王推入湖里,但王贵妃竟收买御医,说李宸妃为了嫁祸王贵妃,故意命他下轻药,拖延五王病症,拖到赵建回宫问责,不慎把五王的身体拖垮了。于是赵建一怒一下便将李宸妃封号废去,关进了长静苑。
不久后那个御医就离开宫里,消失不见了。
这些事是杨晞从杨仲清那儿了解到的。根据杨仲清的回忆,五王的风寒确实是轻症,暴毙恐怕另有原因,但当时仵作怎么也查不出真正的死因。
“那你要如何向赵建证明五王是王贵妃毒害的?”向从天又道。
杨晞徐徐道来,“这些年来,女儿一直留意着李宸妃,时常给她送去保养的药材。前几年五王冥寿,李宸妃差我送去祭品,女儿发现坟墓有异像,当时也跟父亲说过了。我把五王坟墓的异像跟我爹说了,他很快就知道五王是中了一种寒毒而死的。我想投毒之人想必是王贵妃。”
“所以你打算怎么做?”
“父亲还记得你说过的一件事吗?二十多年前皇室出了一桩……丑闻,是当时的王贵妃献药才解决了。”
向从天皱着眉,回忆了起来。
那年赵建初登大宝,向从天的姑母是皇太后,尚在人世,向从天也时常入宫探望向太后,那桩皇家“丑闻”以及王贵妃献药解决一事,都是从向太后那儿了解的。
向太后死前还不断内疚,是自己糊涂,害了懿安公主一生。
向从天顿时明白了杨晞的想法,“你想去懿安公主那里打探?”
“过几天就是母亲忌日了,懿安公主就住在杨家墓园附近山上,女儿打算祭拜完母亲就去拜访她。”
她想查探一下二十年前王贵妃献药害死的人,她的坟墓是否和五王的坟墓一样有异像?若异像相同,就说明二人都是中同一种毒而死的,那王贵妃毒杀皇子的罪名就坐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