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都市传奇 > 别爱无恙 > 第220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220章(1 / 2)

但会不会卷入派系斗争,还真不是她自己说了算。见她迟迟不进入“状态”,很快有好心同事将“本土派”与“海归派”的区别细细诉之:“没错,你在df中心深造过。但无论是出国访学,做博后,统统不算数。只要你的博士文凭由本国大学颁发,就仍然属于本土派。”

贺美娜不理解也不认可这种“血统”论调,只能报以微笑。对方知她存疑,抬一抬下巴,对她示意。

员工餐厅一角,以鲁堃——是的,她紧急记住了他的名字——为首的“海归派”正坐在一起高谈阔论,英文里偶尔蹦出几个中文词语,他们手中拿着的,也是沙拉,通心粉,三明治,热狗等西式简餐。

而再看看“本土派”的餐桌,大多是牛肉面,盖浇饭,小碗菜,几荤几素的中式热炒。

贺美娜只觉幼稚——不管中西,大家不都是刷员工卡交五元钱进来随便吃?连吃什么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可能工作量还不够饱和,或者行政事务效率太高。若是像在df中心那样,所有实验耗材不是由专人送来和扫码登记,而是自己去仓储中心手动搬运,又或者申请一项动物实验需要审查四周以上,随时要求补交材料,所有人都被各种琐事缠身,就没有这么多勾心斗角了。

同事继续叨叨:“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学历之间的鄙视链。博士在顶端,然后是硕士,本科……有过博后经历又不一样。”

贺美娜本来觉得与己无关,做好分内工作即可。但很快她发现并没有这么简单。一位曾在餐厅一同进餐的同事发邮件给她,措辞非常客气:“贺博士,我有一篇与格陵大学合作的论文即将投稿,可否请你帮忙把把语言关?”

助人乃快乐之本。她答应:“好的,我试试。”

对方发了附件过来。贺美娜下载详读并修改好,第二天发给对方。

对方很快回复:“这么快?非常感谢。这可帮了我大忙。”

未几,对方又将正式稿件群发至所有作者,请大家检查自己的姓名地址等信息等有无错处。

贺美娜见自己的名字在七位作者中位列第四,大为惊讶,立刻回信谢绝。

未几工作电话响起,是对方打过来。

“贺博士,容我向你解释:前三位作者都是格陵大学生科院的学生,所有实验都是他们完成,确实居功至伟。况且他们需要这篇论文毕业和找工作。”

那人以为她贪心。

“不是名次问题。我什么都没做,不应在作者名单里。”

“你帮忙修改了语言呀。经你润色,整篇文章大不一样。”

“很多英文编辑公司都做得到。”

“哈哈。那不一样。”

有什么不一样?

“论文发表,专利申请,都与年终评级有关。”对方善意提醒,“你是不是还没有看过一系列与年终奖相关的文件?我发给你。”

“无功不受禄。心领了,谢谢。”

她挂了电话;过一会那人又打电话来,依然客客气气:“贺博士,我们准备投某某杂志,你有无建议?”

贺美娜恍然大悟。她的导师是那本业界顶级杂志的客座编辑。而这篇文章的水平,恐怕还够不上在该杂志发表的门槛。

“请将我的名字列在致谢那一栏。”

“唔……多谢。”

“不必谢。需要我写封信给岑编吗。”

岑编即是她导师。那人大喜过望:“再好不过。”

鲁堃很快听说此事,心中冷笑。“本土派”做事就是这么小气鬼祟,上不得台面。拿一个没有任何意义的第四作者署名诱惑新人,好借机投稿她导师所主编的杂志,不上当说明小姑娘还不至于是个傻白甜。

但后续她又肯写信推荐,倒是出乎意料之外。其实业内都心知肚明,署名也好,写信也好,能做到的只有让对方不要一开始就毙掉稿件,而是手下留情,让稿件进入评审流程,给业内专家看过审过,即使最终不能发表也能得到几条建设性的意见。果然投稿之后该稿件很快进入了评审阶段,至于是不是贺美娜写的那封仅仅回复了“okay”一词的推荐信起了作用,谁也不知道,但谁也不能否认。

鲁堃和贺美娜的办公室并不在同一层,除了上下班乘坐电梯外鲜少碰面,偶尔会在实验室或者餐厅撞到。一般情况下,她会主动打招呼。若有时间,她还会笑着聊两句天气,工作,今日菜单,最新科研进展。鲁堃心想这小姑娘见风使舵得倒快。当然,贺美娜和其他人寒暄也是未语先笑,聊天内容也是天气,工作,今日菜单,最新科研进展,只是鲁堃并不知道自己没啥特别。她不在意“本土派”和“海归派”之间的界限或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则”。若是中午时间比较紧张,她会在中餐窗口点一份软炸虾仁夹在全麦贝果里带回办公室;有时也会点一份不带沙拉酱的沙拉,要求粉面档口的师傅放在她的米粉里面。

鲁堃头一次看到有人这样混搭,眼睛几乎弹出来。

“贺博士。你这是什么创新吃法。”

“哦。鸡汤米粉里的青菜太少了。”贺美娜倒是没什么特别想法,把沙拉里面的西蓝花,卷心菜还有玉米粒放进去烫一烫刚刚好,“咦,今天的水果是西瓜。”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