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崇明帝今日不大想商议政事,只是打算早些退朝,于是嘱咐:“朕会早日查明真相,要是江爱卿和唐爱卿确实被冤枉,朕会还他们清白,要当着他们的面,在朝堂上公布真相,绝不徇私枉法,朕的两位爱卿,都曾为朕立下肃清内外忧患的大功,他们的人品,朕是知道的,所以朕希望,在查清此事之前,如确有谋划毒计的官员,私下跟朕坦白,会罚得轻些”
官员跪成一片:“是,臣遵旨。”
朝廷内,其实大多的官员都一头雾水,周党知情者不敢吭声,都低着头,心中却并无多少波澜,毕竟此事与他们无关,全程参与此事的大理寺卿藏在里头,可要瑟瑟发抖了。
什么人就找什么人,按着周党的办事习惯,有大事都藏着掖着,不敢声张,容易中计,到时候强行有人闯府搜查,哑巴亏是一定要吃到嘴里的,可他实在是想不到,唐煦遥竟然会主动上报,还是刚拿到东西就去了?实在让他费解。
没办法,清白的人总是想要立刻洗脱冤屈,而真正喜欢冤枉别人的混账,最喜欢挂在嘴边的就是清者自清,时间会证明所有,不争论,拿不出证据,当矛头全部指向他,那他就要开始装死了,真是靠着时间让所有人去遗忘自己的恶,企图还像个没有任何罪证的好人。
崇明帝也深知此事,所以他不再放任朝中各类陷害之事,他坚信,这样的改变会让大琰越来越好,害虫无处遁形。
因此,大理寺卿有片刻的恍惚,莫名觉得自己大祸临头了,可这只是转念的事,自己的女儿还在宫中给皇帝做妃子,无论如何自己都会没事的。
大理寺卿这样安慰自己,或许他心下隐隐也知道后果如何,但不如搏一下,没有回头路了,只要不想,坏事就不会发生。
在朝堂上,站在百官队列之中,大理寺卿开始这样欺骗自己。
退朝之后,廖无春伴着皇帝回去,进去就看四下可有生人,见一切安妥,跑到皇帝身边去,急不可耐地问:“不是,圣上,您是怎么知道江大人和唐将军确实是被陷害的?”
“这样简单的事,”崇明帝此时竟笑吟吟的,一改端坐朝堂时的严肃,“你自己看不出来,还要问朕?”
廖无春实在想不通,不肯离开皇帝金龙案前:“圣上,臣当真不知,求圣上详说。”
第223章
“无春, 你平时多伶俐,朕断言之时,就不曾猜测过缘由?”
崇明帝笑笑:“你今日倒是有些讷顿。”
“臣不敢妄言, ”廖无春低眉, “臣还是想听圣上讲。”
这倒不是廖无春谦虚, 他确实不知道,也实在好奇, 故而缠着皇帝,非要他亲口说出来。
“这两件衣裳的补子实在太过粗陋,不是朝中工匠的手艺。”
崇明帝翻开衣裳给廖无春看, 露出补子上的线头,还有那不大传神的鸟兽,抬手指着:“你瞧这里,兽目无神,单是这一样, 岂是朕大琰工匠的所为?”
“圣上所言,真解了臣的疑惑。”
廖无春颔首:“圣上,您不是说要给江大人和唐将军那写圣旨来着, 这会子送去?”
“还没写, ”崇明帝知道此番就是做戏, 倒不用这么全套, 连圣旨都懒得写, “你去带话就是了,就说还未摆脱嫌疑,让二人禁足,直到真相大白,你挑个严肃些的说法就好, 朕是顾不上这么多了。”
廖无春:“.......”
“成,”廖无春苦笑,“那臣就去经办了,对了,圣上,说起来臣听闻江大人又病了,这回又是委屈两位大员,不让随意出行就算了,这是折损官家名誉,圣上,您看.......”
“要不是你,朕也想不到这么多了。”
崇明帝今日心情大抵还不错,笑颜比平时多些:“去找管事的拿些血燕,还有些西域进贡的好东西,拿什么都成,不管贵不贵重,你去挑,就说是朕的意思,带着去给江爱卿和唐爱卿补补身子,嘱咐江爱卿好好养病,就没什么了。”
廖无春行礼:“是,圣上,臣这就去办。”
彼时,江府中,江翎瑜睡在唐煦遥怀里许久了,唐煦遥太挂心他,时不时就将手探进他领子里,摸摸他的心口是不是还发烫,如此比碰额头更准确些。
美人睡得也太沉,唐煦遥多次触碰,他都没有醒转的迹象,无声无息的,只是心腹有极轻微的起伏。
卧房里太安静了,唐煦遥不由得失神,抱着江翎瑜直着眼发怔,脑袋里什么都不想,只是等着江翎瑜醒过来,他不再胡思乱想些以后的事,只活在此时此刻,因为一切都会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