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禾一欣已经在旁边紧张到不行了,尤其是绑着阿年手臂后轻轻拍打找血管的时候,她感觉比扎自己还痛。
“除了手臂,还有其他地方能抽吗?”
旁边的护士点头,避开阿年的视线,分别指了指自己的头皮,颈部还有……
停,禾一欣都顾不上再看了,感觉有点替阿年晕针了,不要其他部位了,还是想办法,看手臂能不能抽出来血了。
第105章
禾一欣作为外行人,没法单凭眼睛看出医术的高低,但能感受到,情绪稳定的医护人员是怎样的人间瑰宝。
因为看阿年怎么都抽不出来血,禾一欣都觉得发麻,可接替来试试抽血的医生护士,语速都没有变的,还能和阿年有一搭没一搭聊个天。
好像只是让阿年来比划一下,擦擦酒精球消毒,有的时候针头都已经比划上去了,但因为下针位置不合适,就又放回去了。
“好了,这会儿抽不出来血没事,来,袖子拉下来,我们来查个体。”
抽血折腾了这么长时间,帮阿年把袖子好的医生护士都没有说别的话,然后一个很有妈妈气质的中年女医生招手,让阿年到她那里去,准备先进行查体。
在边疆基本没有人的地方,设这么一个医疗点,其实很不容易,除了药物、医疗器械之外,还有医护人员也很难配足。
人会向往更好的生活,是天性。
大城市里的三甲医院还总是患者爆满,需要更多的好医生好护士,谁会没事往极其偏僻,一年可能都没法回几次家,接触的患者其实也比较有限的地方走。
不管是福利待遇,还是职业经验的增长,都不值得的。
但反而越是这样的地方,就越对医护人员的职业水平要求比较高,患者虽然比较少,但遇到的疾病却不简单,这里海拔高含氧量低,气候反常有的时候极冷,紫外线强很容易损害皮肤和眼球,以及饮食较为单一,更不利于身体健康。
所以,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病,硬是把医护人员反促成“全科选手”,起码要承担诊治病情的第一道防线,什么都要懂一点,就算没法全部解决问题,也要能控制住,安排病号怎么送到最近的市区医院里,如何对接之类的。
在外界环境过分艰苦困难的时候,努力生活在这里的每个人,其实都像火塘添柴一样,从自己这里拿出些什么奉献出去,才能抱团继续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