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自己抓到了什么世间最不公正的事情,得意洋洋,想在网络上呼朋引伴寻找自己的支持者。
结果,同好没引来几个,偶尔刷到的路人想把拍视频的家伙,直接祭天,众人遮挡住初中生的个人信息,然后把拍视频的家伙揪出来,以他们寻衅滋事且带来极恶劣社会影响的由,送又蠢又毒又坏的家伙去警察那里再教育。
而且也是这个视频,让未成年的烈士家属、重病家庭的孩子或者其他有特殊情况的孩子,该怎么行使自己应有的权力,得到了很广泛的讨论。
和成年人一些优待资格,主动出示证件不同,未成年更为敏感,保卫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也没有那么强。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老年人刷卡上公交车,机器自动报出“滴——老年卡”的时候,不会有什么路人觉得奇怪,会多看几眼,老年乘客也不会觉得有什么。
但如果是个孩子,一是怕丢,可能不会把重要证件随身装着,二是有的时候没勇气去刷卡,报出对应的音效,被车里其他乘客行注目礼。
当然,也会出现新闻里面那个初中生那样,已经很努力在长大,认真读书照顾母亲,拿着自己的家属卡之后,却被充满恶意的旁人推搡伤害,还发到网上去戳人伤口。
属于未成年人哪怕尽自己所能,去努力做了,但周围的环境完全不给机会,直接扼杀折断的极端情况。
其他一些没有监护人的未成年,也都各有各的难处。
这都已经二十一世纪,走过二十多年了,社会变革和发展也体现在每个小家庭之上。
在二十世纪,如果一个孩子失去父母,没有监护人的时候,极大可能还有祖父母那一辈,或者父母的兄弟姐妹,愿意照拂孩子,那个时候养孩子,是多双筷子多张嘴的问题,大家庭里其余的亲戚们,每个都帮帮忙,咬咬牙,也能把孩子养大。
有些农村还有宗族、家族存在,遇到这样的孤儿,也会由村里的长辈们盯着,不管怎么样,给口饭把孩子养大。
一些企业或厂子,也有对职工家属的关怀和帮助,会帮着张罗读书或学个本事,或者把工作岗位直接留着,等着孩子长大点接班。
当然,也存在孩子没有庇护之后,和野草一样,抵不过秋霜冬日,也没等到援助之手,就这么消亡。
但在以前大家庭、人们互帮互助生活的背景下,大部分的孤儿都是靠身边的力量,拉一把长大的。
可现在养个孩子成本极高,原本三世同堂或者四世同堂,能挤上几十个亲戚的大家庭,慢慢分裂变化,成为小家庭,有些三代之家,也就围着一个孩子转,基本不会再出现,谁家有十个孩子的情况了。
一个是鼓励多生的政策已经成为历史,另一个就是,养一个孩子都够家里父母连着彼此的父母,六个人头大发愁了,更别提再多养一个了。
而且随着千禧年之后,经济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影响,婚姻关系也不断变化,几十年前少见的单亲家庭,也不再稀奇,反正家庭关系再复杂,只要不影响孩子正常生活,父母长辈们怎么造作都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