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年倒没有这么夸张,蛋壳车上还是有她小衣柜的。
一是旧历现阶段的纺织布料技术,达不到禾一欣身上这件套装的适应性要求,衣服不可能每天穿,穿上好几年,还没有任何磨损。
二是她处在生长期,从最开始的小饼干模样,到现在基本和成年人体型接近,抽条就代表着衣服会很快不合身,所以必须按照实时更新的腿长、臂展、肩宽和腰围这些数据来采购衣物。
而且,禾一欣耐高温、耐低温,被风吹被太阳晒,再加上衣服的特殊加持,精神体状态依旧容光焕发,没半点憔悴。
可阿年一个百分百纯旧历小朋友,会被晒伤,会中暑脱水,会寒冷冻感冒,所以不能单衣走天下,要按照四季温度、冷热变化来加减。
但不和禾一欣比,与其他同龄人相比,阿年的衣物也算是特别少的,运动套装能从春天穿到秋天,到了冬天,还能直接在外面裹羽绒服。
舒适的运动鞋,只要脚的尺寸没改变,那就一直穿,跑跳蹦高,就没有不能穿的时候,可以一直穿到鞋底磨损,尺码不合适。
衣服鞋子只有穿坏的,没有闲置的。
总体来说,就是穿衣打扮,保暖舒适为主,不露肚皮就行。
那钱都去哪里了呢?
剩下的钱,当然和禾一欣一样,基本上就用在嘴上了,她俩现在都能提交录采员的任务,别人是地、气候、天文等等方向,她俩就是吃吃吃。
哪怕有什么相关资料,也基本上都是和食物有关的文化故事、变迁记载。
幸亏这是华夏,和“吃”有关的风俗习惯、人文历史特别多,否则禾一欣和阿年这个录采员的工作,在其他地方都做不下去,分分钟失业。
庆祝阿年16岁的时候,禾一欣和阿年把蛋壳车找了个停车场放好,然后就买了高铁票,江浙沪地区选了五个城市,一天吃了七顿。
基本上半个小时的车程,能轻松送吃饱的她俩,去下一个地方的时候,消消食。
阿年还记得,当天晚上八点的时候,她俩本来是要等一下新历病友群,发消息过来同步庆祝的。
结果到时间之前,禾一欣看到高铁站旁边居然有卖粽子的,甜粽子和肉粽子各有特色,她俩各要两款,然后让店员把扒好的粽子递过来,两个人边啃热粽子,边等群友们发消息。
新历的群友们,也在吃东西,只是受限于新历的食物贫瘠,她们发来的大餐,是番茄酱蒸蛋做配菜的一桶碳水混合物,看着挺好看的,但看着应该也挺难吃的,正在啃粽子的禾一欣把手环凑到阿年面前,笑成了震动模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