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走到沿海城市,听过当地人自我调侃海平面上升,大家以后都去求职当美人鱼,吃过鲅鱼海胆水饺,去参加当地人宴席的时候,夹过几次甜虾,禾一欣就对海洋的感情迅速增加了。
原来海鲜能做的食物有这么多?甚至还可以做甜品吃?!
沿海城市的当地人,是对海产品锐减带来的落差,体验感最深的一群人了,尤其是很多从小吃到大的食物,因为主材料很难买到污染较低的海鲜,就只能改动或者没法做了。
内陆养殖的,终归是和真正大海产出的味道,有些差异。
禾一欣和阿年喜欢吃蚵仔煎,还特意找了家老字号去买,结果门口就有牌子写了,原材料是哪里产的,只有之前味道的七成而已。
两个人回华夏的时候,海水污染已成定局,所以她俩也不知道,在海洋还属于海洋本身,没有被任何伤害的时候,产出的鱼虾蟹贝这些该有多好吃。
但吃着老板叹气不已的“平替版”,已经好吃到想要眼泪汪汪的两个人,都不敢想,正宗的真品版,该有多少吃。
更别提靠海吃海的渔民,记忆里的赶海、钓鱼、船捕之类的活动,禾一欣和阿年去吃沙茶面的时候,就见过一个婆婆,年轻的时候是采珍珠的能手,有件很有名的珠宝上面,最大的那颗珍珠,就是她和同伴采出来的。
那颗珍珠,为渔村换来了新船、捕捞设备和更稳固的房子,婆婆的孩子和后代们,能读书、能走到更大的城市,都多亏那颗大珍珠。
可惜,现在连海边都去不了,没有防护的状态下,人的呼吸道和皮肤受不了污染,会过敏、红肿甚至休克。
所以什么采珍珠、挖鲍鱼、捡海胆之类的事情,已经成为了历史,变成了分成一块块的养殖场。
蓝星是颗海洋占比七成的星球,渔业的全线崩塌代表着很多人赖以为生的支柱破碎。禾一欣和群友们还查过关于海洋现状的资料,只是可公开消息比较少,但是境外一些比较疯的组织,比如某疯狂石头派声称,什么“圣地”和“起源”在海洋里面,还要组织信众去海洋里洗涤灵魂的。
禾一欣和阿年聊着,然后往江边走,这会儿天还没有完全黑,但聚集的人已经很多了,尤其是一家三代都齐齐出动的,嗯,当然这里面的第三代,很多都是宠物了。
华夏已经缺小孩缺了好多年,现在很多家庭,充当幼儿角色的,都是陪伴动物。
所以阿年看到不少幼儿小推车里面,装的是小猫咪或小萌狗,体型更大的宠物,则戴好围脖和“口罩”,被铲屎官背着来,也在快快乐乐期待晚上的灯火表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