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90章(1 / 2)

顾悯不以为意,他自顾自说下去:“你的好儿子苏景同就要来西南了。”

“小王做个好人吧,把他抓来让你们父子团聚如何?”

苏季徵懒得理他,吹牛也不怕把天吹破了。

他但凡有点本事,也该打出去了,而不是龟缩在山里消耗为数不多的粮草,逼到弹尽粮绝才不得不露面。

某座山上,一朵银白色的莲花在风中摇曳,光下能看到银白花瓣上流淌的五光十色。莲花周围笼罩着一层朦胧的光晕,在晨雾中越发模糊看不清。

第56章 现实-揭穿

大军开路,浩浩荡荡前往西南。

五行莲的位置在西南大山腹地,山路同样遥远,摘下不易保存,需要苏景同前去山中。

路上,顾朔和苏景同同乘。

“你怎么看?”顾朔问。

苏景同取了支笔,在马车上的桌上铺开西南大山的地图,标记出五行莲的地点,“顾悯大费周章把我们引来,定有埋伏。”

“你觉得他手里有多少兵马?”顾朔问。

“不多,西南王原本手里有十五万兵马,在四大边疆王里兵马最多,但是我们北上造反时,带走了十四万,只留了一万守城,现在顾悯手中应该就是这一万兵马。但除此之外,西南王造反一路势如破竹,这段时间应当能吸引到百姓投军,这部分数量我不清楚,毕竟西南王也在提防我。”

“从你登基的消息传回西南,他们开始躲进山中,到现在一共是……”苏景同算了个数字,写在旁边,“他至少还要预留十天左右的军粮,来应对我们。”

“西南的粮食产量是……”苏景同写数字,“这些年为了造反,西南王也囤积了不少,我预计是……”

苏景同慢慢计算顾悯手中的军粮数量,考虑到进山后存在省吃俭用、在山中打猎采摘摸鱼增加补给,苏景同最后道:“大概有两万三千人左右。”

“战马不多,西南这边养马水平不高,马品种也不好,西南地多山,山路崎岖,骑兵在西南用处不大。西南王北上时,带走了所有骑兵,一人一匹马,西南王府最多还有五百左右的战马。”

“战车基本没有,西南这边不用战车。”

苏景同一样一样地算下去。

“如果我是顾悯,我会在左右这两条路各埋伏两千人,然后把人赶到西路去,这里是一线天,好绞杀。”

“但我不理解的是,”苏景同顿了顿:“我们这次带了五万人,他是从何而来的底气,认为埋伏我们能成功?难道不是我们反杀吗?”

顾朔问:“从其他地方借兵?”

顾悯想从东南借兵的话,成功的可能不大。

苏季徵执政时期,东南百姓活不下去造反,苏季徵和东南百姓谈判,暂时化解了矛盾,但相应的苏季徵调了中央军去东南驻守,把东南军调到东北驻守,东北军调去津门。中央军家眷都在京城,两年轮换回京,前途大好,不会搅和东南西南的局势。

或许是从南面的哪个小国家借兵?

苏景同算来算去,多罗国来帮忙的可能性最大。多罗国国土和西南十万大山紧紧接壤,虽然面积不大,人口少,但它熟门熟路,了解山群,它来援助顾悯的话,可以从山群另一面过来,不惊动其他州府的驻军。

多罗国的粮食不丰、物资紧张,如果顾悯许诺了重金、粮食种子、军备武器请多罗国出手,事成得到顾悯许诺的物资,对多罗国是条出路,若是失败,可以躲回十万大山后面,顾朔不会花大力气穿过十万大山去找他们麻烦。

苏景同琢磨多罗国的兵马情况,“最多借他三万。”

那就刚好比顾朔他们多一点。

“调四万东南的中央军过来吧。”顾朔一锤定音,九万人军队,如果再栽在顾悯手中,那真是天佑顾悯。

夜里,苏景同辗转反侧。

“睡不着?”顾朔问。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