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前后脚犁完了地,差不多同时开回田埂边上,手速飞快地更换农具。
“我的天,他俩这架势,简直像专业开拖拉机的。”夏宇添语气钦佩。
换上耙子后,两人重新出发,将刚刚拱开的土地再平整一遍。
苍耳的拖拉机不知是不是因为摔过,速度相比刚才降下来了,被罗桑给甩到身后。
不过这时候,苍耳已经没心思管其他人了,对手和观众好像都消失了,只剩下她和身下的这块土地。
随着拖拉机的颠簸,她能明显感觉到地势的起伏和土壤的质地。她突然觉得自己像是拿着梳子在给这块地梳头,边梳边与它对话。
罗桑率先回到出发点,苍耳落后他五分钟。
随着海姐的一声哨响,比赛正式结束。
从速度判断,应该是罗桑赢了。苍耳刚才沉醉在过程中,但等回过神来意识到这个结果,还是有些失落。
由海姐、郝院长、朱教授组成的三人评分小组来到地里,蹲下身认真考评这两块地的情况,甚至伸手捏起土块来观察。苍耳和罗桑站在台上,与围观的所有人一起紧张地等待结果。
三人从地里走出来,又交头接耳地讨论了一番,最终由海姐走上台,拿起话筒:
“经过裁判商定,我宣布,本次拖拉机驾驶大赛的获胜者是——俞苍耳!”
苍耳一愣,随即在如雷的掌声中露出惊喜的微笑。
海姐补充道:“虽然罗桑的速度更快,但我们三位裁判一致认为,俞苍耳的这块地犁得更深、平得也更细,这种地透水透气性强,庄稼长势也会更好。所以从实用角度,判俞苍耳赢!”
幸好,被那块石头绊倒却因祸得福,让苍耳想起之前曾见到老乡在犁地时,为了翻得更深,有时候会在犁上站一个人来加重,所以她有样学样,把石头给搬了上去。
苍耳开心地对小黑和陶美兮招了招手,两人也用力挥手回应她。
从祝江的视角看过去,她浑身灰扑扑的,头发上还有没抖干净的灰尘,却发自内心笑得那么开心,像一个在阳光中用力招展的树苗。
为什么有的人可以那么顽强又快乐?
苍耳从郝院长手里接过写着“奖金 叁千元整”的牌子,乐不可支,发自内心地对郝院长说了十几声谢谢。
郝院长心里更感动了:多有礼貌的孩子啊!
看着手里硬纸板做的奖金牌,苍耳陷入一阵幸福的眩晕,觉得自己可以短暂地原谅全世界,包括眼前的罗桑和他那两个烦人的手下。
于是她带着笑容走到罗桑跟前,主动伸出手,用只有他们俩能听到的声音问:“我们的赌约?”
罗桑握住她的手:“你赢了,之前的事一笔勾销,我保证他们不会再来找你麻烦。”
两人在大家的又一阵掌声中如磋商成功的合作伙伴般握手,相视一笑泯恩仇。
握手时刻被定格了下来,当天就出现在农学院官方微信号的推送上,下面还跟了一行话:
院方决定,将农用机驾驶大赛设为我院固定活动项目,每年一度,欢迎各位同学踊跃参与!
第32章 种番茄
天气晴好,太阳不烈不燥,田间的微风拂面。
苍耳她们小组选在今天这样一个好日子,让番茄苗入土!不是,移栽。
因为每个组种子出芽的时间不一样,所以朱教授是轮流带各组进行移栽。今天来的人除了小组成员俞苍耳、小黑、陶美兮、陈杰、罗桑,还有一个打着“观摩学习”的幌子强行跟过来的夏宇添。
“嗬,好庞大的组织。”朱教授看着他们这一行人笑着说。
八十多盆番茄苗,除了少数几株蔫蔫的之外,大部分都发得很好,长到了 10-15 厘米高,每一株都分成了三四根分支。而且茎秆发育得很结实,上面长满了白色的小绒毛。
苍耳蹲下认真看着这些茁壮的番茄幼苗,心里涌起一股成就感。
突然,她发现了异样,指着其中一株长得特别细长、只有一根分支的幼苗,问:“朱教授,这株是怎么了?”
“咦,是啊,长得像豆芽。”夏宇添伸手在那株苗上弹了一下,被小黑拍开。
“这个叫‘徒长’,是番茄育苗中的一个常见问题,主要成因一是光照,二是水分。光照不足的情况下,它只能拼命长高来找寻上层的光线;水分过多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那它们还有救吗?”陶美兮问。
“有救。走吧,去地里,我教你们怎么救它们。”
几人跟着朱教授一起将这几十盆番茄苗从蔬菜大棚转移到了自己班的地里,就是那片他们亲自用锄头一寸一寸种刨过的地。
“今天室外温度是 22c,非常适合移栽,15c以下番茄生长就会受影响。前天还下过一场雨,土壤水分也刚刚好。先起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