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39章</h1>
在苍耳的带动下,小黑等其他同学陆陆续续响应,排着队贡献头发。
见没人再盯着自己,苍耳悄悄拿出手机照了照。她特意剪的内层的头发,稍微掩饰一下,应该还好吧?
“别照了,真的很难看。”陶美兮在苍耳耳边小声而真诚地说。
“你怎么还不去捐头发?小心我举报你。”苍耳小声威胁道。
这时莫老师在前面大声说:“烫染过的头发不要啊!”
陶美兮得意地拂了拂自己的卷发,对苍耳做了个鬼脸。为了维护这一头长度和蜷曲度都完美的短发,她可是不辞辛劳地每个月都包专车去上海,找自己专用的 tony 老师理发。
莫老师将收集到的长长短短的头发放到电子秤上称重,有二百多克,勉强够用。她的目光在人群中逡巡,锁定在苍耳身上:
“来,这位同学,你代表大家来操作吧。”
苍耳看着她充满期待的眼神,突然觉得大学老师也是个挺孤单的职业,没有义务教育阶段的老师那么累,但同等地,也就不能像他们那样,跟学生建立起很深的关系。她能感觉到这位中医老师,还有朱教授,都渴望跟学生交流,但大家往往爱搭不理。
她应了一声,走上前,从莫老师手里接过那一筐头发。长长短短、发质参差的头发聚集在一起,看久了总有几分诡异,她赶紧挪开了视线。
“其实正规制作的话,应该用碱水清洗后再晾干,但因为我们每周只有一节课,就不现场洗了,昨天让大家都洗过头了。接下来,我们开始烧制血余炭。”
莫老师说着从柜子里掏出一个迷你燃气灶和一个大陶罐。同学们都惊了,实验室里真是什么都有。只有苍耳在老师身边听到了她的碎碎念:
“借用一下食品工程班的东西没问题吧?应该没问题。”
莫老师又从书包里掏出一袋泥巴递给苍耳,说是自己课前在学校花坛里现挖的。
现挖的泥巴、现剪的头发、偷用的设备,真是把就地取材贯彻到极致啊……
苍耳按照莫老师的指示,将头发放进陶罐里,盖上盖子,又用泥巴把盖子周围一圈封起来,有点像冬天腌菜。
莫老师又从食品班的瓶瓶罐罐里翻出了一小把大米,放在罐子上:“等米变黄,就差不多煅烧好了。”
开火之后,陶罐里很快飘出难闻的气味,让等待的时间变得十分难熬。
终于,米粒变黄了,苍耳关上火,同学们也松了一口气。
莫老师先放大家出去自由活动了会儿,等到陶罐冷却后,才召唤他们回来。
终于到了炼丹炉的开启时间,同学们都有些期待,毕竟有自己贡献的一缕宝贵头发。苍耳小心翼翼地铲掉已经烧干的封口泥巴,在全班同学的瞩目下开盖——
罐子里只有一坨黑乎乎的焦状物。
大家都沉默了,苍耳也有点小失望。虽然知道有点离谱,但她开盖前的确在期待里面是一颗发光的金丹之类的东西……
苍耳用小勺子轻轻刮下黑色的焦块和粉末,放在玻璃皿中。莫老师十分满意地拿起来向大家展示:
“大家看,不掺杂质的好血余炭就是这个样子,乌黑、光亮,质地轻而脆,布满蜂窝状的细孔。如果身体上有创口出血,或者伤口久溃不敛,都可以外敷一些血余炭,有很好的止血凝血效果。”
经她这么一说,原本看起来平平无奇的一坨坨黑炭突然变得高级了起来,大家也算是炼过中药的人了!
莫老师将血余炭装进小罐中密封起来存好,并叮嘱同学们把实验室恢复原状,尤其别让食品工程班的的人发现东西被动过……
走出实验室时,苍耳瞥见小祝老师在楼下教室里戴着厚厚的口罩上课。
小黑见苍耳发呆,顺着苍耳的眼神看过去,随口道:“小祝老师感冒还没好啊?这都快一个月了。”
苍耳“嗯”了一声,又回想起自己把他浇湿的事迹,有些头疼,这可是在课上帮她们驱逐过老尤的好人,被自己害得成了个大病毒。
走出教学楼的路上,或许是受到刚才中药课的启发,苍耳突然想到,那天和外婆一起打山货时曾路过一棵枇杷树,外婆说枇杷花能治咳嗽,或许值得一试?
于是,两天后的下午,祝江的小屋门被敲响。
祝江打开门,见又是苍耳,有些诧异,下意识往屋里看了一眼。
“金毛它又……”
苍耳忙摆手:“不是不是。我看您咳嗽一直没好,我听说枇杷花煮水能治咳嗽,我采花熬了一碗水,您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