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女性文学 > 苍耳 > 第58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第58章(2 / 2)

陶美兮顺着她指的方向看过去,半透明的蓝色玻璃刚好映出小祝老师的身影——他正对着一群基地工作人员 90°鞠躬。对方仍旧骂骂咧咧、指指点点,小祝老师的反应也始终如一:鞠躬道歉。

看着小祝老师起起伏伏的腰杆,屋里的人没良心地笑了。

门外,祝江鞠着躬送走了无辜的基地工作人员,擦了把汗。带学生,比做科研难多了。

经历了这一通大折腾,接下来的三天风平浪静,等待油菜完成暴晒。

白天太阳大的时候,学生们聚在一楼实践室里,吹着空调看电影。夏宇添甚至弄来了两副牌,教会了不少人打掼蛋。

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学生们三五成群,去基地各处寻觅水果。新鲜的枇杷、西瓜、杏子、葡萄,常常堆满教室的桌子,每次都被一扫而空,但总有人及时补货。

基地工作人员见一次骂一次,但招架不住小黑嘴甜,一口一个“哇塞,我从来没在外面吃过这么好吃的水果”,要么就是“您太厉害了,我都想留在这里跟着您种地了”,把他们哄得没招,甚至还主动给她指哪里有她们尚未发现的水果品种。

苍耳吹着空调、吃着西瓜,看着投影上的鬼片,长长舒了一口气。

不用打工、不用想还债的事情、也不用学习,心情很久很久没有这么轻松过了。苍耳觉得这是她上中学以来,第一个彻彻底底的悠长假期。

然而,有一句很俗的真理: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

一个烈日灼人的中午,小祝老师走到晒油菜的稻场。

女生们站在宿舍窗子前,紧张地眺望他的身影,所有人都在心里祈祷:没晒好、没晒好。

只见小祝老师弯腰随手捻开一颗豆荚,观察了片刻,随后拿出手机按了几下。

苍耳手机响起提示音,她点开一看,面如死灰:“小祝老师让我们出去。”

女生寝室里哀嚎声四起。

磨磨蹭蹭的十几分钟后,长裤长袖帽子面罩全副武装的男男女女出现在稻场上。当然也有几个头铁的男生,什么防晒措施都没做。

小黑看着他们,默默摇头:等着化为灰烬吧,少年。

虽然刚步入夏天,但太阳已经显露出盛夏的威势。即使全身裹得严严实实,还是要被热浪吞没。

“一定要这个点出来干活吗?不能等太阳下山了再来?”夏宇添问。

“哼,还没干就喊累了?”邓老头只戴了个草帽,两条老树枝一般结实的手臂在太阳下乌黑油亮。他手里拿着一根木棍,木棍顶端挂着一块像扫帚一样的竹条板,小黑介绍那是连枷,专门打菜籽打谷子的工具。

小祝老师躲在屋檐下解释道:“打菜籽一定要在太阳大的时候,这样才能让菜籽从荚中充分脱落,不浪费。”

“没什么技巧,就是体力活,想办法把油菜籽从这里面分出来。”邓老头说着,大脚直接往油菜上踩了上去,“先来来回回踩一遍,再用连枷仔细捶打一遍,然后把茎秆拣出来,最后再过筛。”

邓老头边说边演示。他无情踩踏过一遍后,又扬起手中的连枷开始敲打。原来木棍顶端连着的那块竹条编成的板子是可以旋转的,随着木棍的扬起、落下,竹板便 360°转了个圈,重重拍打在被踩塌下的油菜上。

随着他的动作,果荚不断迸裂开,一颗颗漆黑圆润的菜籽滚落下来。

演示结束,大家分小组开始行动,每组负责一块油布。

成捆的油菜堆起来超过小腿高,要踩上去挺费劲,还深一脚浅一脚的容易崴脚。学生们一个个裹得像木乃伊似的,在烈日下沉默地上下来回踩动,场面看起来很是诡异。

踩完一遭之后,罗桑给小组每人分了一把连枷,预备开打。

苍耳从前经常看到村里人打菜籽,今天是第一次上手,本以为没什么难度,没想到在邓老头手上手拿把掐的家伙什,到自己手里这么不听使唤。

要使对力气,才能让竹排随着手柄的上下而转动,并且准确地拍打在地面上。

苍耳尝试了几下,找到了手感,勉强能转起来,但是拍打出来的声音却是“噗、噗、噗”,孱弱无力,刚打下去就被弹起来。

可刚才邓老头演示的声音明明是……

“嘭、嘭、嘭。”罗桑在一旁做示范般拍出铿锵有力的声音。

苍耳不服地看了他一眼,加大力道,但用力过猛,竹排重重嗑到地上,差点摔坏。

“知道你一身使不完的牛劲,用蛮力是不行的,”罗桑指了指自己的太阳穴,“要用智慧。”

打个油菜还打出智慧了?

苍耳观察他的动作,原来每次竿不用抬那么高,那是白做功,要把注意力集中在竿的顶端,让自己的动作的起伏与竹排的旋转形成合力。

悟出要领之后,苍耳很快也打出了有力的声响。

苍耳和罗桑不知不觉又较起劲,“嘭嘭嘭”的声音此起彼伏。

陶美兮打着伞躲在屋檐下,喝了口冰水,旁观他俩这莫名其妙的竞争,一转头却发现小黑也躲在阴凉处。

小黑发现她诧异的目光,淡淡解释:“太热了。”

“你居然也有偷懒的时候?”

“这不叫偷懒,叫带团队。”小黑抠开一罐冰可乐。

陶美兮信服地点点头,两人碰了个杯。

一颗一颗豆大的汗珠从苍耳额头上滚下来,直直砸到地上,她前胸后背都已经湿透了,感觉自己泡在水里。

小时候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直到今天才明白这句诗有多写实。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