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84章</h1>
后面跟着几个文件,是比赛说明和往届获奖作品参考。
夏宇添随便划了几下就放下手机:“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发给我们大专生看什么。”
“本科生、专科生都是大学生,不要老是妄自菲薄好不好。”小黑道。
苍耳点开下面的文件:“你们看,这儿写了,本科生、专科生均可报名。”
“那不就是给他们当炮灰?”夏宇添嘟囔着,被小黑瞪了一眼之后闭嘴。
“创业创新大赛,是比赛创业吗?那创业钱从哪儿来,学校发?”罗桑思考。
“想得倒美,那不人人都要创业?”小黑笑了,“它比的是创业创新的点子,不需要真的落地,但如果落地了,更有可能获奖。”
陶美兮提问:“那不就是一个吹牛大赛?”
几人讨论了一通,继续吃饭,都没当回事,只有苍耳还在看文件。
无他,她的目光被比赛奖励那一页深深吸引了。
校赛一等奖奖金八千,二等奖五千,三等奖三千。华东赛区金奖三万元,银奖两万,铜奖一万!
小黑扫了一样苍耳的屏幕,摇摇头。
“你这个梦就做的有点远了,你知道这比赛竞争有多激烈吗?华东的名牌大学这么多,很多来参赛的都是已经成熟投产的科创项目,能拿奖的背后都有企业或者学校撑腰。”
虽然知道她说的有道理,但苍耳心里还是起了这个念头。就算入围决赛希望渺茫,如果能在校赛拿个奖也能加综测,这样将来申请金稻穗奖就更有把握。
于是她花了一下午时间,用图书馆电脑仔细研究比赛官网,看历届的参赛获奖情况。
要是放在从前,苍耳根本不会动这个念头,她觉得这些事情跟自己毫无关系,只是优等生的游戏。但过去这半年多的经历改变了她,她发现所有事情都有其脉络和规律,很多看起来困难的事情,需要的不过是着手去做的勇气,以及坚持到底的决心。
比如现在,只要坐在这里看上三个小时,就可以从一无所知到大致弄明白这比赛是怎么一回事。原来它并不需要真的创业,初赛只需要提交一份类似创业策划案的东西,它考察的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团队合作、沟通技能等等。
查看历届的比赛资料,做什么的都有。有很多看起来高精尖的项目,什么新塑料材料、ai+大数据、纳米纤维空气过滤,也有忧国忧民的环境监测系统、生态修复,等等,连名字都要半天才能读明白。也有一些看起来比较亲民的,比如睡眠香薰灯、红色文化旅游,连全民跳绳健身运动都算一个创业项目,看得苍耳大开眼界。
在众多参赛组别中,苍耳一眼就相中了“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组,毕竟她生长在农村,读的又是农校,还有比这更贴近的吗?
这个组别下的获奖项目范畴很广,科技助农、乡村旅游、农产品创新销售,应有尽有。在看完一圈获奖项目后,苍耳心里已经有了一个念头。
苍耳、小黑、陶美兮站在那一株黑色西红柿前。
“你要用它参加创业创新大赛?”
苍耳点点头。
暑假结束前,苍耳就将这株小小的“奇迹”移栽到了海姐的屋子旁边,原本担心它枯萎,没想到生命力这么顽强,断断续续地开花结果,收了一茬还有一茬。
“小祝老师帮我检验过了,它是西红柿和黑枸杞的自然杂交品种,富含花青素。你们想,蓝莓主打的就是花青素,小小一盒就卖那么贵,那我们的黑番茄岂不是也能卖到高价?如果能把它培育成一个新品种,让新禾镇的农民改种这个,大家不就能一起赚大钱了?”
“倒是一个思路。你想拉我们组队?”小黑问。
“嗯,团队最少需要五个人,负责人、财务、技术、市场。如果获奖了,奖金平分,一起加综测。小黑适合做团队负责人。”
“你提出的项目,当然你自己负责,别想着往后躲,你做负责人,我么……做技术吧!夏宇添负责财务,他从小帮他爸妈算账的。罗桑负责市场调研。”
“那我呢?”陶美兮疑惑,“五个人,还有一个是什么?”
“是‘其他’。”苍耳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