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藏国 第75节</h1>
士兵纷纷围上来,只见书橱背后露出细细一条异样的木色,众人移开木橱,只见橱子背后挂着一只木盒。
士兵打开木盒,里面是一本书籍,士兵当即登记编号,装进了红色搜查袋,表示重要可疑物品。
府外,吉温还在和杨国忠闲聊,这时,为首将领出来,抱拳道:“启禀杨中丞,启禀吉御史,士兵在书房内发现一个暗盒,里面有一本书,据说有点像谶书,已经编号收查。”
杨国忠心中暗喜,呵呵笑道:“大家辛苦了,争取中午前搜查结束!”
........
李岱已经不在天牢地下监狱,而是转移到大理寺的一间单独院子,属于软禁监狱,倒不是优待李岱,而是天子同意再审,那么李岱便转为嫌疑犯状态,不定罪,但需要控制人身自由。
下午时分,由御史台进行了第一次提审,御史中丞王珙亲自审理此案,王珙是河东名门王氏家族子弟,深得天子李隆基器重。
他出任御史中丞虽然是李林甫推荐,但王珙并非李林甫党羽,而是李林甫的盟友,不过今天李林甫并不指望他能偏向自己的儿子,但至少希望王珙能够公正,能够避免儿子再中幻术。
果然,没有了幻术干扰,李岱坚决否认自己纵火烧毁户部文书库,也坚决否认自己和杨慎矜有任何关系,同时也否认桌案下搜到的纸龙和自己有关。
被告人否认一切再正常不过,从来没有谁会主动承认自己有罪,对于普通百姓则是直接动刑,酷刑之下不得不承认自己有罪。
但李岱是朝官,只是处于停职状态,何况他还是相国李林甫的儿子,不可能用刑,那就必须找证据证明李岱涉案。
首先是人证,之前是守卫士兵证明李岱当时在户部文书库,但这个人证被王珙否决了,户部员外郎出现在户部库房很正常,就像不能说士兵在军营附近,就认定军营失火是士兵干的,一个道理。
除非士兵亲眼看见李岱举火把点火,这才能叫人证。
其次就是证据,要抓到火龙操控者,然后火龙操控者拿出证据来证明李岱涉案。
最后王珙发现唯一能指证李岱是嫌疑人的物品,就是他桌案下的幻术纸龙,它居然成了呈堂证据,那就需要李岱证明那箱幻术纸龙不是他的。
.........
杨慎矜也被软禁在大理寺官房内,一连两天,他都没有好好睡上一觉,焦躁不安地在房间里来回踱步。
尤其当他得知,朝廷改用了谶术来控诉自己,更让他惊恐不已,什么户部亏空他不怕,他根本就没这回事。
但谶术他害怕,他确实喜好谶术,甚至有点沉溺其中,曾经常和史敬忠讨论天象,以断定大唐政治走向。
他甚至还一度相信隋朝会重新崛起,现在朝廷居然抓住他谶术这件事来问罪,让杨慎矜惶惶不可终日。
这时,门开了,有一名老狱卒进来给他送饭。
老狱卒将一只只食盒放在桌上,又把旧食盒收走,他意味深长地看了杨慎矜一眼,敲了敲其中一只食盒,转身走了。
杨慎矜看到了狱卒的眼色,待他关门走了,杨慎矜连忙上前打开那只食盒,里面是满满的米饭,他用筷子挑了挑,果然从底部挑起一张纸条。
他拿着纸条走到窗下打开,里面只有一句话,‘书房搜查,没有谶书,仅有历书。’
杨慎矜将纸条吞进肚子里,想了想,他渐渐有点明白了。
一定是自己家被搜查了,有人事先放了一本谶书,但士兵没有搜查到谶书,只搜到一本历书,杨慎矜想起来了,他的书橱里是一本北朝历书。
那是北周书法家赵文渊亲笔抄写的历书,自己才把它收藏起来,难道是有人暗助自己,把谶书换成了历书?
第101章 危机再现
杨慎矜一案由三堂会审,也就是御史台、刑部和大理寺三个部门抽调官员组成三审官。
杨慎矜是户部侍郎,级别很高,审他的官员级别也相应很高,御史中丞、刑部侍郎和大理寺少卿,俗称大三堂。
三堂会审的好处一方面固然是防止栽赃陷害,但更重要是防止徇私枉法。
大理寺内堂,十几名三部门官员正在共同拆阅搜查到的证据,并和搜查清单进行对比。
出乎所有人意料,从杨慎矜书房密盒里搜到的书竟然是一本北朝历书,书法精美,一看就是名家所写,但和谶书没有半点关系,这让在场所有官员都一片哗然。
左相陈希烈匆匆来到中书省,找到了中书令李林甫。
“相国,发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李林甫喝了口茶,不慌不忙问道:“什么有趣的事?”
“都传闻在杨慎矜书房里搜到一本谶书,结果三堂核对,那根本不是什么谶书,而是赵文渊手书的北朝历书,太荒唐了。”
李林甫眯眼笑道:“不会是被人换了吧!”
“怎么可能,那么多眼睛盯着,上面还盖有搜查章,怎么更换?”
李林甫暗暗赞许,这招釜底抽薪之计果然漂亮,没有了谶书,就很难定造反大罪,没有了造反之罪,顶多是行为不当,有失体统,那也就不会把五郎李岱牵扯进去。
“杨慎矜开审了吗?”李林甫又问道。
“下午开审了,他承认自己迷信旁门左道,有过很多荒唐的驱邪行为,但他矢口否认自己有造反的念头,更没有和任何人勾结谋逆,三堂会审目前找不到他造反的证据,也找不到他和吏部失火案有关的证据,最后商定了一个有失体统的罪名。”
李林甫点了点头,杨慎矜被贬黜是不容置疑了,关键就要看天子是否接受这个结果,如果接受这個结果,那么自己的儿子就没有事了,失火案就会不了了之,
可如果天子一定要置杨慎矜于死地,那失火案一定还会再起波澜。
........
御书房内,天子李隆基极为恼火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杨国忠站在一旁,紧张得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这次他们把事情搞砸了,李隆基不仅仅是要杨慎矜的户部,而且是想利用这次机会,把隋朝杨家彻底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