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藏国 第105节</h1>
魏宏亮没想到对方这么年轻,但他不敢轻视,有人告诉他,这位李队正是员猛将,一个人杀了十几名同罗骑兵。
魏宏亮连忙抱拳道:“在下是县令魏宏亮,请问现在情况如何?”
“我也正好要找县令,形势很不妙,对方有两千多人,就是冲着安乐县来的,因为有护城河,对方无法过河,士兵去四周伐木了,最快一两个时辰就会回来。
魏县君,我一共只有十四名手下,加上乡兵才六十四人,根本挡不住对方攻城,需要动员青壮百姓一起参与守城。”
魏宏亮为难道:“恐怕有难处!”
李邺见他这个时候了还在说难处,心中顿时大怒,“你以为我留下来做什么,我十几名手下有三十五匹战马,随时可以离开县城,有本事你们自己守城!”
旁边杨槛也劝说道:“县君,如果城破,恐怕我们都活不了,北面那几个县城都被屠城了。”
魏宏亮脸色惨白,连忙解释道:“李队正息怒,我说的难处不是不肯动员百姓,而是没有兵器装备,怕没办法参与守城。”
“有镰刀、叉子、锄头都可以,关键是要有人协助士兵。”
“好吧!我去动员。”
魏宏亮带着官员们匆匆下城去了。
李邺又让手下拿来数十套盔甲和兵器,这些同罗骑兵探子的装备,清一色的明光铠甲,他自己手下用了十套,其他三十套拿出另外十名斥候和乡兵穿上。
此时,整个县城都动员起来,青壮男女都要上城参与守城,商人们尽管普遍吝啬,但他们也知道,同罗骑兵其实是冲着他们来的,命都没有了,钱有什么用?
想通了这一点,商人们也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还有很多人家都拿出旧的皮甲和兵器,唐朝军队从前是府兵制,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简易的盔甲和兵器。
短短一个时辰,县城内便动员了两千多名青壮男女,他们穿着简易的盔甲,手执生锈的长矛和战刀,还有不少人拿着锋利的铁叉。
两千人聚集在城墙下,李邺当仁不让地成为了主将。
李邺高声对众人喊道:“叛军一旦进城,会杀死我们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会凌辱我们妻子和姐妹,会抢走我们的财产,烧毁我们房屋,我们能眼睁睁看着他们为所欲为吗?不能!”
李邺指着地上厉声道:“这里是我的家园,我们身后是父母和妻儿,我们已无路可退,我们宁可战死也绝不让叛军踏入城池一步,兄弟姐妹们,誓杀贼军,保卫家园!”
所有人都热血沸腾,一起振臂高呼,“誓杀贼军,保卫家园!”
第143章 血战县城
已经没有时间了,李邺将两千人简单分成二十队,每队百人,他的十三名手下每人统领一队,另外七队交给杨槛和六名有经验的乡兵统领。
李邺又让魏县令从仓库里找来二十面旗帜,颜色各异,每一队领一杆旗帜,民夫们就跟着各自的旗帜作战,这一点很重要,要不然会乱成一团。
所有人都奔上城头,李邺忽然想起一事,喊道:“尉迟!尉迟光!”
“卑职在这里!”尉迟光跑了过来。
“你率五队民夫去南城,防卫南城!”
“遵令!”
尉迟光立刻带着五队五百名民夫向南城奔去。
李邺让杨槛带三百人去守西城墙,又安排乡兵副队正率三百人去守东城墙。
魏县令也不闲着,他负责带人去拆除城隍庙以及其他公共建筑,收集大石块。
李邺自己则亲自率领九百民夫守北城墙。
这时,同罗骑兵已经砍伐回来两三百根松树,砍去枝丫,得到一根根笔直的树干,用它们便可以制造建议攻城梯。
这支军队的首领正是阿布思的侄子小阿布思,他是一名万夫长。
此时小阿布思在大树干内翻找,终于找到了两根极为粗壮的树干。
小阿布思当然不会干等着造攻城梯,在工匠们造简易攻城梯的同时,他也要同时发动对县城的试探性进攻,如果有可能,就直接用攻城槌撞开大门。
小阿布思的目光盯住了吊桥,吊桥不仅是过河通道,它同时也是一种城门保护设施。
要想用攻城槌撞击城门,必须先要破除吊桥。
“阿迭烈,你率本部破除吊桥!”
小阿布思一声令下,一名千夫长一挥手,率领两百士兵向城门冲去。
他们没有骑马,高举盾牌,扛着几根大木头,这些同罗军士兵训练有素,分工协作,有的士兵手执大斧,负责劈砍吊桥,有的士兵则拿弓箭负责掩护。
小阿布思见城墙并不高,又喝令道:“木罗泽,你率三队以人梯攻城!”
“遵令!”
木罗泽就是那名逃脱的百夫长,长一张阴阳脸,他也是同罗部出名的悍将,普通人根本抓不住他,他也是遇到了智勇双全的李邺才被俘,他也率领三百士兵向城墙杀去。
这时,城墙上的箭矢如雨点般射下,小城内没有弩箭,但弓箭却有不少,几百名弓箭手一起射箭,尽管没有什么准头,但毕竟箭矢的数量多,还是有不少同罗士兵中箭倒下。
数百名同罗士兵一起向城头放箭,民夫们没有经验,躲闪不及,顿时被射杀了数十人,纷纷惨叫倒地。
民夫们吓坏了,连忙躲在城垛背后战战兢兢放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