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124章(1 / 2)

想进作坊,那得先出钱。

叶厘可没钱盖大院子。

这个条件,对如今的村人而言,那真不是事儿。

不就是大院子吗?

盖!

盖成青砖的!

他们现在有钱!

一家出十两,二百两还盖不起一个大作坊吗?

不过,如今天寒地冻的,土地都冻上了,不能开工啊。

一时间,众人七嘴八舌,喧闹声又起。

江福正忙又抬手示意众人安静,这个事,他已有应对。

若是拖到过了年土地化冻再动工,那就错过了冬至、腊八、过年这三份节礼!

其中还有部分人的生辰礼!

更别说还有两个月的工钱。

头一年为了攒钱盖私塾,工钱会低些,叶厘暂定为每人每天三十文,但若是两个月加一起,那就是一千八百文!

如此大的损失,村人不得焦虑得夜夜睡不着?

他身为族长,他也睡不着!

所以,他打算照搬叶厘的做法,先搞一个棚子作坊,等开春了,再整个气派的。

江福正这提议甚好,有性子急的,立马就想回家拎着斧头上山砍树。

至于土砖,不少人家都有存货。

这东西都是农家人自制,不花钱。

还有选址,江福正把作坊安排在叶厘家屋后不远处的空地上。

叶厘家西边没邻居,屋后也没邻居,只有秋梅婶一家住在他家东边。

野枣坡的二十二户人家是在坡下散落而居。

他家屋后那片空地有些低洼,因此没人住,夏日总是长满了杂草。

但面积够大,足以盖两个作坊。

村人只需要运来沙土填填地基,那遇见雨水天也能安然度过。

而且,离叶厘家也近。

江纪常年不在家,届时作坊里肯定要有人守夜,对叶厘这边也算是有个照应。

村人对这个选址没有意见。

于是接下来全村都动了起来。

年轻力壮的,上山砍树。

力气小的,去挖土填洼。

家中有土砖的,用板车将土砖运过去。

这东西不值钱,江福正是免费征用。

江福正自己也有活儿,他负责进城订购石磨、铁锅。

东西要的多,石匠、铁匠需得赶制。

村人风风火火、干劲十足,叶厘这边也有任务。

叶厘给村人画的大饼是日产六百斤豆腐泡。

这六百斤豆腐泡若真做了出来,那必须得卖出去,可不能砸在村人手里。

依照村人的急切,肯定能在江纪放假前将作坊办起来。

所以,这销售渠道他必须得提前定好。

比如那些想多订货的小老板,他要亲自上门确认他们到底要多少斤。

这些小老板都在城东,城西目前只有龚力生兄弟还有周婶子卖豆腐泡。

如今龚力生两口子又是卖炒凉粉又是卖粥,天天忙的脚不沾地,卖豆腐泡对他们而言只是顺带,他们两口子每日只买十斤豆腐泡。

若是多了,他们顾不过来。

龚力生的两个弟弟,因是走街串巷卖粥,所以要的豆腐泡多了点,一人一日十五斤。

周婶子每天要五斤。

这加一起才四十五斤。

对比城西的二百斤,这市场还大的很。

他得给龚力生打个招呼,让龚力生帮忙推销一下豆腐泡。

于是,下午时,他和江大河一道去城里送货。

他拿着纸笔,挨个统计每户的订货量。

那些想提高订货量的小老板见他要扩大生产,很是高兴,纷纷将自家的订货量提了一倍。

而原本没这个念头的小老板,见他能出更多的货,便也打算多买两三斤试试水。

如此一来,最终的订货量由二百四十五斤,翻到了三百八十斤。

一下子多了一百三十五斤,这可不是小数目。

这每日需得多做二百七十斤豆腐!

以作坊里目前的人手而言,太勉强了。

但这个钱也不能不赚,反正也忙不了几日,村作坊很快就能建好。

因此,回家后,吃了晚饭,他回屋给众人排班,准备来个两班倒。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