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姜余打定注意抓紧时间挣钱后,便是他接私宴的活开始多了点,九月下半个月他直接接了三单,整个九月下来接了四次私宴的活计。
还是就是如今天气转凉,东西做多了也能放着不坏,于是姜余也加大了做卤肉和凉拌菜的分量。
但是紧接着他便发现,天气冷了以后一是小菜价格上涨,二是买凉拌菜的人也开始少了。
于是姜余想了个办法,又在铺子里新添了一道大骨汤。
买两盘卤肉可以免费赠一碗大骨汤,若是单买的话大骨汤得二文钱一碗。
果然,这样一来,把凉拌菜去掉的亏空就这么涨回来了,隐隐还有比之前生意更好的架势。
至于顾文承要去东林书院读书的事,姜余谁也没告诉。
《韩非子•说难》中曾道“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姜余这句话认为十分有道理,就像是之前他在大伯母家自己偷偷存钱也是一样,谁也不能告诉,否则大伯母就会知道。如今他们开春以后就要去府城的事情也一样。
姜余一边做生意心里悄悄的打起了要把铺子转让的事,但是他看着自己辛辛苦苦干起来的铺子又有几分舍不得。
晚上,姜余把自己的苦恼说了出来。
“文承哥,你说饸烙面铺子是要直接关掉吗?可这是咱们得第一个铺子,我有些舍不得。”
顾文承明白小余的心思,他早就知道小余是个长情的人,饸烙面铺子是小余花了大心思才有了今天的样子,舍不得也正常。
他想了想,然后提议道:“我还真有一个想法。上次乡试的时间正好和院试的时间重合。所以下一次乡试的时间在三年后,年后咱们去府城的时间短则两年,长则不定。若是你实在不愿意把饸烙面铺子就这么关了,可以把饸烙面的方子卖出去,让别人直接接手铺子,或者是把铺子交给芸姨。”
姜余微微一愣,“给芸姨?”
顾文承点头道:“其实我更倾向于你把铺子交给芸姨。周航会算账,也多少识些字,人也稳妥,加上芸姨又是咱们信的过的人。把铺子转给芸姨,让他们母子来经营,日后咱们只需要占铺子的二成利润即可。”
姜余听完后若有所思,“可是周家亲戚一向难缠,航哥儿如今又还小,云姨一个人看铺子会不会出问题?”
顾文承摸了摸姜余的头,“傻小余,周家在县城也是大姓人家,族人众多,以前芸姨一家挨欺负,是因为周航的父亲是个不事生产又赌博的泼皮,芸姨是贱籍,航哥儿和红姐儿又小。一家人没个能顶门户的,自然会被欺负,可是如今却不同了。”
姜余疑惑的看向顾文承,有些不太明白。
顾文承解释道:“如今航哥儿父亲去世,芸姨恢复良籍,航哥儿越长越大,在过两年就能撑起门户,日子眼瞧着是越过越好。周家人都是普通的老百姓,芸姨一家过得好,他们虽瞧着眼红,但是一笔写不出两个周字,周家族老也不会再瞧着有人欺负孤儿寡母不管的。”
还有一点,顾文承虽然没有明说,但是他却想到了,那就是“宗族”,宗族在这个社会占据了相当强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