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文华说完后,语气里还带着几分不可思议,“小余哥你怎么知道寺庙和尚会收钱的?不都说和尚和普通人不一样吗?我还以为和尚只会念经平日里都用不着花钱呢。”
姜余没有正面回答顾文华的问题,而是道:“听说福缘寺的素斋味道不错,现在到了正午,咱们去吃素斋。”
顾文华思路果然被带偏了,兴冲冲的要去吃素斋。
姜余从来都不信佛祖,也不信神仙,这个世界即便有佛祖和神仙也不会帮助渺小的自己。
佛渡有钱人,若是他这种小老百姓也能被渡化,他的父母也就不用死了。
春日微风吹过,海棠花瓣随风飞舞,美不胜收。
…
接下来几天姜余顺利和翠鲜楼的说书先生搭上线,开始敲定故事的内容。
专业的人不愧是专业的,让姜余头疼的故事在说书先生看来简直轻轻松松,而且说书先生也并没有新开一个故事,而是用巧妙的手法把肥皂融进了以前的故事当中。
姜余在拿到那故事的初本看了以后,就感觉自己的肥皂一定能火起来。
另一边顾文华从“贿赂”的小和尚那么得知福缘寺把他捐赠过去的肥皂一小部分分给了寺庙的主持和几个管事,绝大多数全部留给了来寺庙上香的香客们使用。
姜余眨了眨眼睛,虽然和他预想的有点不太一样,但福缘寺歹也是用了他给过去的肥皂,也就是说他下一步的计划可以实施了。
于是姜余这边急忙联系说书先生,让说书先生开始准备上台说香皂的故事。
果不其然,就在平平无奇的一天下午,“肥皂”和“姜氏肥皂行”的名字迅速被府城的人们所熟知。
于是,姜余的肥皂铺渐渐开始有了客人,大部分来铺子里买肥皂的客人都说自己要在福缘寺法会的前一天用肥皂洗一洗,这样一来就能多添些福气。
普通人家买的肥皂一般都是黑色肥皂,四文钱一小块,一家人省着用基本也能用一个多月。
就在姜余三个人为铺子的生意好起来而欢呼的时候,一日下午,王小二和一位身材高大健硕的壮汉两人结伴走进铺子里。
那壮汉生的魁梧,一看就十分不好招惹,对方一出手却十分大方,把铺子里所有的干花肥皂全部买了。
顾文渊道:“一共八两银子。”
那壮汉把银子放在柜台上,和王小二打了声招呼,手里提着装干花肥皂的麻袋转身离开。
等这个壮汉离开以后,王小二抹了一下头上的汗珠对着姜余道:“最近姜老板铺子里的生意不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