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时王家宅院。
王大人不可置信的道:“什么!你说知州大人的夫郎让人把府衙内院翠景园的池塘填了!”
◇ 第135章演技大爆棚(捉虫小修
管家不太懂为什么自家大人听到这个消息后会是这种反应。
“是,今天小的听人说,前两天府衙的人去市街上找工人整理院子,主要就是去填池塘的。”
王大人:……
…
最近几天姜余的心情特别好,因为他们这边平白无故的多了一大笔银子。
之前顾文承就和他说过,要想一个地方富起来,单单种地就不行的,要因地制宜的发展当地产业,并延长产业链条,完善上下级产业联动,让这里的农户们不仅有地种,还有钱赚,同时他们的货物还能卖的出去。
一旦产业流通,商品经济开始发展,周围老百姓的生活质量自然而然就上去了。
顾文承道:“小余你知道为什么禹州这边很穷吗?”
姜余想了想,“是地理的影响。”
“对!你说的很对。”顾文承说着展开了手里的地图,他指着地图道:“这里的穷,很大原因是因为交通。禹州西面山多,中间两条河贯通左右,村居分散。老百姓走不出去,外面的人进不来,恶性循环,就导致越来越穷。”
顾文承接着道:“我这些日子一直在翻看卷宗,我发现禹州这边很适合种棉花,也适合种甜菜和土豆。”
姜余道:“棉花可以加工成布,棉籽可以榨油,甜菜可以做糖、酿酒,土豆产量高。这些产品若是再禹州做出来,肯定不愁卖。”
姜余眼睛越来越亮,“如果我在禹州开办工坊,只要能把货运出去,肯定能赚钱。”
顾文承看向姜余,他道:“小余,我会先修路,至于后面的事情就交给你了。”
……
第二天顾文承就带人去下面的村镇开始转圈,要想富先修路,顾文承打定主意要把水泥给弄出来。作为一个老工程人,闭着眼睛也能把水泥的制作方法给写出来,但是他缺少一味原材料,那就是生石灰。但天无绝人之路,石灰很快就被找到了。
“知州大人,前面就是大山沟镇。”底下的官员擦了擦脸上的汗对顾文承道。
其他人可以穿短打,农户们甚至可以穿着清亮的“背心”,但是顾文承作为官员,他必须要保存风度,在大夏天里依旧穿着长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