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里人都在,崔粥不担心,说躲就能躲。 唯独二哥,还在书院里呢,虽说换天后,人才很重要,但是兵乱之际,谁知道会出什么幺蛾子,要是院长一个激愤带着大家反抗起来,那岂不是麻烦? 所以,崔粥借着给崔令扬送东西的时候,就劝慰了两句。 “二哥,外头有些不太平了,今年连庆典都能不开,夜市也是说关就关,我担心事情会席卷到这里来,所以想问问你,要不要回家去学?就在小院里,不会有人打扰你就是。” 崔令扬如今整个人愈发的沉稳,加上在书院日夜受到文学的熏陶,所以整个人都如温润的玉石般,透着莹润光辉,听到崔粥这般说,他微微一笑,眼神中却满是笃定。 “我知你担心什么,但家就不回了,还是在书院读书的进步快些,以我现在的能力,想要参加会试还早呢,况且以家中之力,想要大展宏图怕是有些困难,为今之计,最好的法子就是静待时机,所以,你想说的我明白,但我心中已有打算,放心吧。” 话虽然没说透,但崔粥明白了。 只怕院长也是个聪明人,知道百废待兴后最缺的就是人才,所以即便是可以考,也会往后压一压,一来让学生们更有余力,二来也算是顺势而为的一种手段。 崔粥知他们看得比自己远,所以也就不再多问。 留下送来的东西后,就先一步离开了,走的时候正巧碰见了聂知事,他到此地来,似乎也是有事寻院长。 但不知道为何,比从前似乎多了些迷惘。 “崔娘子。” “聂知事,许久不曾见你了,可都安好?” “好,只不过前段日子回老家处理了点急事,这才赶回来的。” 崔粥原想着问问发生了什么,但一看聂知事的脸色不太好,就没多问,只是提了一句。 “再难都会渡过来的,人无恙才是底气。” “是吗?”聂知事回答她这一句的时候,带着些自嘲的意味,崔粥不好多劝,只说了一句,“食肆的大门永远敞开,等聂知事想吃什么了,就来店里,我阿娘最近又学了些新菜的。” “好,多谢崔娘子了。” 二人告别后,崔粥奔着食肆而回,聂知事反而站在原地不动,想了许久,才转身回了书院,似乎做出了什么重大决定一般。 不过这些,崔粥都不清楚,她眼下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护好全家人。 雪融春来,临近夏至。 一晃眼,四个月过去了,而张小苓也已经大腹便便随时都有可能要生孩子,这几日她身边总是有人陪着,就怕发生什么事情,没人照应。 而崔粥借着食肆的名义,囤了不下百袋米粮,如果是按照他们现在一家人的数量,这些粮食,半年到一年不成问题。 可谁知道这仗要是真打起来,会要多久,所以能囤积的多些,那就更好些,因此,囤粮的速度还在递增,好在密室已经搭建七七八八,因此大片的空地都能挪出来囤积粮食。 怕粮食会有损坏,通风和干燥最要紧。 因此,崔阿爷,张叔和小石头加班加点的干,把密室干燥了又干燥,还多打了几个通风的位置,皆藏得隐蔽,却能让密室如上面一样,空气流通。 临近傍晚,食肆到了晚饭的点。 食客们一连串的就往里头走,而有熟悉崔家人的就问了一句,“大牛最近怎么都不见人,每次来去匆匆的,是不是发生什么事了?” 崔粥听到立刻打圆场的说道。 “我嫂子要生了,就是这几天,可谁也说不准是什么时候,所以大哥陪着嫂子呢,就怕有个万一什么的,好照应。” “怪不得,你嫂子命好,这丈夫啊,没找错!” 崔粥笑笑,过多的话也不好再讲,只能是引导着食客先吃饭再招呼其他人也就把这话题给错过去了。 不过,有些事就是这么凑巧。 崔粥前一秒还在说呢,下一刻就见崔大牛旋风似的跑了出来,立刻就说道。 “你嫂子要生了,我去找曹家娘子!” “你回去陪着嫂子,我去找,我去找!” 这忙忙乱乱的一通,崔家坐着的食客们就都知道崔家又要添丁了,于是个个恭贺着,崔家爹娘也跟着着急,但单子接了不好不做,立刻就让人挂了牌子,不再续客。 二胎生得又快又急。 崔粥才把曹家娘子喊过来,就见嫂子都已经浑身是汗了,曹家娘子检查一番,立刻就说道。 “准备热水,是快生了。” 崔大牛忙慌去烧水,至于其他的东西那都是早早预备好的,因此天才刚擦黑,张小苓就顺利的产下一子。 白白胖胖的,比尧哥儿刚生出来的时候,还结实些。 第115章 纵有鸿鹄志,再无青云端 崔大牛的女儿梦碎了。 他抱着二小子,此刻脸色有些为难,是他的孩子,他心疼也喜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