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时空穿越 > 穿到北宋当权臣 > 第337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337章(1 / 2)

王伦前些年经营名声经营的那麽用心,肯定是个想继续往上爬的,为什麽这时候忽然不要名声了?

换个角度,他要那麽多粮食干什麽?

荆州遭灾後缺粮食,朝廷赈灾直接从周边各地调粮过去,运的是粮食不是赈灾银。

朝堂上下都知道荆湖两路的粮食无法自给自足,遇到灾荒有钱也买不到粮食,直接运粮食过去最方便。

克扣赈灾银的话他能理解,可赈灾粮截下来还得想办法把粮食换成钱,大批粮食堆在粮仓那麽惹人注目,荆州又正经历着灾荒,他何必这麽招人恨?

白玉堂搓搓下巴,“是啊,他克扣赈灾粮的事情完全没有隐瞒。整个荆州都知道官府衙门有粮食,也都知道是他王伦不肯放粮才饿死那麽多人。他要真的想贪墨赈灾粮,这种事情不应该是藏着掖着吗?”

没有藏着掖着,那就说明他是故意的。

好歹那麽大个官儿,他总不能故意找死吧?

那他是为了什麽?

“当坏人主动暴露出他的小心思时,只能说明背後藏着更大的阴谋。”苏景殊双手负後,老神在在冒出一句话,踱着步子试图找出这件事情中所有不合理的地方。

王伦主动暴露出他是个欺压百姓的贪官,要麽是他疯了,要麽是他别有用心,以正常逻辑来判断,别有用心的可能性更大。

运去荆州的粮食一粒不放,说明他想囤粮。

正常人什麽情况下会囤粮?外面不安稳,十天半个月没法出门或者买不到粮食。

外面不安稳,不安稳,难不成要打仗?

等会儿,襄阳王!

苏景殊一拍脑门,猛的想起来包青天的最大反派,事情一下子就能串起来了。

王伦是荆湖两路的转运使,权力比正经的荆湖两路一把手还要大,而襄阳王的领地就在荆襄一带。

如果襄阳王想要造反,王伦再是襄阳王的人,他不顾百姓死活为襄阳王筹集造反需要的粮食就说得过去了。

庞昱说王伦的妹妹是仁宗皇帝的才人,仁宗皇帝活着的时候他是皇亲国戚,如今换了官家,仁宗皇帝後宫那些妃嫔要麽回娘家要麽找地方奉养,不管怎麽说肯定没有以前风光。

襄阳王造反成功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一旦成功他王伦就是从龙之功。

从龙之功,除了直接造反当皇帝,这个功劳可以说是文臣武将最想要的功劳。

有了这个功劳,皇帝再怎麽不当人也能保证他们子孙後代的荣华富贵。

要是倒霉催的遇到了老朱那就另说,反正目前为止,有从龙之功的功臣顶多遇上“杯酒释兵权”,虽然没有兵权,但是荣华富贵哪样都不少。

仁宗皇帝在位时,襄阳王身为皇帝的亲叔叔可以徐徐图之,如今的官家不是仁宗皇帝亲子,襄阳王想以叔叔的身份抢走皇位的想法已经不可能实现,那就只剩下造反一条路。

老爹说荆湖两路的粮食还无法自给自足,襄阳王想从荆襄一带出击,还要防备着被朝廷的大军困在荆襄一带出不去,要打持久战就得提前囤好粮食,囤的越多越好。

当皇帝之前可以不在乎百姓的死活,想要登基称帝就必须得拿到百姓的支持。

恶人让王伦来做,最後由襄阳王出面做好人,一个扮黑脸一个扮红脸,妙啊。

至于夺位成功後王伦是死是活,将来的事情将来再说。

小小苏以他上下五千年的阅历猜测,最後可能是这样。

王伦自以为从龙之功稳稳到手,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造反就要不拘小节,牺牲荆州一地的百姓换来襄阳王的登基称帝,那些百姓是死得其所,算是他辅佐襄阳王登基的一大功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