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时空穿越 > 穿到北宋当权臣 > 第398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第398章(2 / 2)

沈仲元以前依附的都是江湖豪强,主家怎麽吩咐他就怎麽干,虽然他号称小诸葛,但是没几个主家会让他拿主意。

这是他第一次给官员当幕僚,出发之前不能什麽都不准备。

小诸葛小诸葛,要是主家遇到难题想让他拿主意他却说不出什麽子丑寅卯那还叫什麽小诸葛?

出发之前他已经让江湖上的朋友帮忙打听过,登州知州名程元,是庞太师的外甥,京城对那人的评价都是好的,但是他那些江湖朋友都说程知州并不是好人。

江湖人口中很少有好官,这话听听就行,可不可信还得他们到登州後才能确定。

不过登州百姓的日子的确是穷,那边靠海,许多百姓煮盐为生,称为竈户。

朝廷榷盐法规定,竈户所制之盐只能卖给官府,价钱不及市价的三分之一,但是百姓买盐又要花高价,所以登州还有制盐之人吃不起盐的情况。

官盐价格太高卖不出去,盐商嫌利润太低也不会收购,最後就是商贾不来、盐积不散、有入无出,盐仓里堆满了盐卖不出去,制盐的百姓却买不起盐。

问题是百姓不可能不吃盐,买不起官盐就只能想其他法子,比如私盐。

盐巴堆积的时间长了会有损耗,然而朝廷规定那些损耗由主管屯盐的官吏赔偿,官府无利,百姓无盐,盐官心生怨恨,时间长了想不出乱子都难。

而登州自禁海至今几十年,百姓没了海运的收入後一直都这麽艰难。

这只是盐官竈户之间的矛盾,别的矛盾还有很多。

百姓过不下去就会落草为寇,登州境内大大小小的山贼营寨足有十好几个,官府说是经常去清剿,其实每次都是无功而返。

大人要去登州为官,只怕不光要防备路上的劫匪,还要防备官场里的人。

私盐是暴利,登州有盐百姓却过的那麽穷,盐官还得每年自掏腰包去补那些损耗,其中肯定有人作梗,最可能的就是官商勾结。

他们大人肯定不愿和那些贪官污吏同流合污,要是不管的话可以睁只眼闭只眼熬过任期就走,要是管的话,只怕三年的时间都得耗在这一件事情上,也有可能耗进去三年也无济于事。

苏景殊若有所思的点点头,“难怪官家要派包大人同去登州。”

贩卖私盐自古以来都是大案,他想管还不够资格,让包大人来管就合适多了。

知州程元有没有掺和进地方官商勾结中他不确定,但是登州前任通判急病而亡有古怪是肯定的,不然小金大腿也不会特意和他说。

具体是什麽情况要抵达登州才知道,待会儿再去包大人和公孙先生处打探打探,朝堂机密打探不出来,接下来要干的事情总能问问吧?

他堂堂登州通判,还是可能会被急病而亡的通判,就算死也得当个明白鬼。

沈仲元:……

大人,刚出京城别说那麽不吉利的话。

一行人离开京城一路往东北走,一路上走官道住官驿,除了离京城越远就越荒凉之外没什麽不习惯的。

上一次南下襄阳,荆湖一带水运发达,还是南北商队的中转站,虽然比不过京城,但是进城之後还是很繁华的。

往东北走就不一样了,京东路除了密州有市舶司商船来来往往热闹非凡,其他地方甚至不如蜀中的城池。

从京城到登州一千六百多里路,过了濮州就是郓州,郓州和南边济州交界处有八百里水泊梁山风景美如画。

公孙策在说梁山泊的景致有多美,白玉堂在说梁山泊里捞出来的鱼有多好吃,苏景殊只能想起来梁山泊的一百单八将。

穿过郓州继续向东,过了兖州、淄州就是青州。

小小苏以为他们要一路往东,没想到到了郓州後车队调转方向往南走了,“大人,我们不走淄州吗?”

包拯摇摇头,“不走淄州,稍後过兖州、沂州,我们去密州看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