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景殊摸摸鼻子,“他可能真的不知道。”
仁宗皇帝封崇义公也不是随便封的,肯定找那种老实本分胆小怕事的柴氏子弟,找那种心大的爱惹事的不光没法起到彰显大宋皇帝仁慈的作用反而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虽然仁宗皇帝在位时的政策备受诟病,但是不代表他连这点小事都干不好。
包大人在登州时也提到过柴王爷,如果不是仁宗皇帝给了他一个爵位,他这辈子也就是当个富家翁。
有爵位之後就是当个有爵位的富家翁,顶多是比没爵位时多层保障。
柴王爷老实本分了一辈子,身上有爵位也不敢欺压百姓,最多最多也就是让地方官府不敢欺负他。
白五爷搓搓胳膊,“的确是够倒霉的。”
苏景殊放下手里的信件叹道,“柴世子是个聪明人,可惜聪明的不是地方。”
他大概能猜出来柴世子为什麽要造反。
柴王爷脾气好,人都是欺软怕硬的,即便他是官家亲封的崇义公,地方官府知道官家为什麽给他封爵也不会太把他当回事儿。
没办法,谁让他脾气好呢。
和懒人父母会有勤快娃的道理差不多,好脾气的父母养出暴脾气的孩子也很正常。
柴王爷遇事退一步有理也让三分,尤其柴世子是他被封为崇义公後出生的,年纪小受不了委屈,一来二去就走了歪路。
朝廷说柴氏是前朝遗民封他爹当崇义公,他这个前朝遗民想复个国有什麽错?
啧,说来说去最後还是皇帝的锅。
括弧,特指仁宗皇帝。
他当初不封崇义公不就没那麽多事儿了?
周世宗的亲生儿子改名换姓藏在民间,一家子本来都姓郭还都被改成了柴,老赵家当了那麽多年的皇帝,天下人都快忘了前朝的皇帝姓什麽,就他爱出风头,又把姓柴的扒拉出来封什麽崇义公。
他要不封崇义公就没有柴王爷,没有柴王爷就没有柴世子,没有柴世子就没有最後面的幕後黑手,只有襄阳王想造反事情根本牵扯不了那麽广。
不是他瞧不起襄阳王,而是襄阳王真的不行。
大概是为了柴世子这个真正的大boss所以削弱了襄阳王这个僞装大boss,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襄阳王除了空有野心和身份,其他完全不像能成功造反的人。
要不是有柴世子给他扫尾,怕是等不到事发就会被地方官员给告到中央。
无忧洞的事情除外,无忧洞能在京城嚣张那麽多年不光是襄阳王的功劳,京城某些权贵也功不可没。
缺德的人太多,清理出来一批还有下一批,杀不尽也灭不绝。
小小苏在心里指点江山,却没有把心里想的说出来,废话,说出来就是对天家不敬,他还没打算就此结束他的仕途。
别的不说,柴世子努力多年全部为朝廷做嫁衣,三司的官员估计都会高兴的蹦起来。
等朝廷的邸报送到登州,登州的官员也会高兴的一蹦三尺高。
地方官员要了解京城的情况不容易,要麽是好友间的书信往来,要麽就只能靠官府的邸报。
邸报一个月出一份,送到地方又需要时间,登州的官员大概率要下个月才能知道柴世子和襄阳王合谋造反并私自开矿矿的消息。
他们之前以为金矿在青州,案情明了後才发现最大的金矿不在青州,而是在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