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时空穿越 > 穿到北宋当权臣 > 第510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510章(1 / 2)

“我之前就说过,想变法先选人,没有足够多的能吏去地方当提举官,政策制定的再好也没用。”苏轼耸耸肩,毕竟不能指望所有官员都能和他弟一样天真单纯无私心。

苏辙擡眸,“景哥儿有解决之法?”

王雱重重点头,“有,而且我感觉可行。”

他爹坚持青苗钱有利息没错,韩相公坚持官府借钱给百姓不该收利,两个人谁都说服不了谁,不如同时进行。

就是有个问题,哪些百姓可以借不要利息的钱?这个标准要怎麽定?

苏景殊只简单提了下低保的概念,大宋对所谓“鳏寡孤独贫乏不能自存者”本来就有救助,概念都差不多,大佬们一看就能看明白。

就是政策好定,实施却是个问题。

青苗钱定死的两成利都能变成薛定谔的两成,借钱不要利息的标准十有八九也得变成薛定谔的标准。

底下人敢动小心思的底气就是觉得法不责衆,侥幸心理占上风,都不觉得被罚的人会是自己。

杀鸡儆猴很老套,但也是真的有用,比起那些要钱不要命的家夥,官场上还是随波逐流的普通人多。

可以随波逐流,可以不懂变通,只要能守住律法底线就都不是事儿。

苏景殊感觉他的要求已经很低了,都不指望当官的能守住道德底线,只要守住法律底线就行,可见官员群体的底线有待提高。

换句话说,思想觉悟不行。

只学文化课还不够,政治课也得跟上。

朝中文臣嘴皮子那麽溜,挑出来几个培训一下给派往各地的提举官上政治课,杀鸡儆猴太残忍的话敲山震虎总行吧?

咳咳,总之就是,以登州的经验来看,在各县官员回去安排工作之前先吓唬吓唬他们,然後以雷霆手段将那些明知故犯的家夥处理掉,之後再把政策掰开揉碎确保每个人都能听懂政策的目的到底是什麽,最少最少三个月都不用再担心有人搞事。

三个月後?三个月後再集合开会就是。

磨刀不误砍柴工,干活之前加道程序不费劲。

苏轼:……

苏辙:……

俩哥哥的表情有些复杂,“雱哥儿,那小子信上写的‘处理’是正经的‘处理’吗?”

王雱後知後觉的睁大眼睛,一脸茫然的喃喃道,“是正经的‘处理’吗?”

那、那他爹过来找苏伯父查漏补缺,查的是正经的漏补的是正经的缺吗?

三个人面面相觑,然後就看到两个爹收拾东西要出门,“我们去隔壁找包大人有点事,你们先吃着,不用管我们。”

王小雱呆呆应下,看看手里还没开始吃的烤番薯,再看看大步出门的亲爹,越发茫然,“正经吗?”

景哥在信上将他和许大人在登州的所作所为写了一遍儿,他以为重点是在地方官干活之前将政策掰开揉碎讲给他们听,确保地方官不能胡乱解释政策就够了,怎麽到他爹眼里重点就成了先不听话的官处理掉後面的官自然就听话了?

找包大人干什麽?请教怎麽招揽江湖人?

爹,这正经吗?

第182章

*

事实证明,老王还是挺正经的。

官员犯错不能想处置就处置,不管犯的事情多大都得上报六部,打打杀杀的交给刑部,流放贬谪交给吏部,反正顶头上司无权直接处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