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时空穿越 > 穿到北宋当权臣 > 第704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第704章(2 / 2)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这儿是通往西域最快捷也最安全的道路,周边各个政权都想把持交通要道,鹿死谁手全看本事。

河西走廊在汉唐时都在中原王朝的管辖内,汉武帝往河西四郡迁移的人口超过二十万,如此才真正将河西纳入统治之中,所以当地百姓除了养马还会种地。

可惜党项人占据河西走廊後不光把商道祸祸的半死不活,连本来耕种的好好的的良田也大片大片的荒芜。

大宋拿回河西走廊後要发展畜牧恢复农耕,还要想法子让改走青唐的西域商人重新回到正道上来。

党项人不会做生意没关系,他们汉人会做生意。

这事儿说难很难说简单也简单,只需要让西域各国知道河西走廊回到大宋手上就行。

青唐路不好走,商队和西域的朝贡队伍只有没办法了才会走那儿,在党项人占据河西之前他们都是走先辈们走了无数次的丝绸之路。

一般情况下中原政权都很好相处,只要服软称臣定期纳贡就能定期收到比贡品多的多的回赐,所以即便中原政权的兵马到不了遥远的西域,西域各国依旧时不时派使臣进京。

中原政权有没有发生变化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能带回丰厚的回赐。

看甘州的回鹘人,只是会说好听话就把中原的皇帝哄的团团转,昂贵的丝绸一赏就是上千匹,还有数不清的银器首饰,再富庶的国家看了都眼馋。

漂亮话而已他们上他们也能说,还能说的更漂亮,中原皇帝喜欢听的话他们整个使节团都能现学汉话,肯定比回鹘人更懂得怎麽哄人。

西域各国对富庶大方的东方邻居好感值极高,区区俯首称臣,反正中原人不会到他们的国土上指手画脚,看在那丰厚的回赐的份儿上忍了。

但是西域各国的使节团和商队要抵达中原就要经过河西走廊,党项人游牧为生骁勇善战,拿下河西後在河西设关置卡,征收高额税收的同时还派兵劫掠,为了搞钱无所不用其极。

李德明李元昊父子都是聪明人,西夏和大宋关系不好,若西域各国和大宋关系好很容易联合起来对付西夏。

如果不是宋人悄悄支援甘州回鹘,他们也不会一直打不下来河西走廊。

西夏和大宋的关系没有好转的可能,即便不能让西域各国和大宋关系恶化也要切断他们的交流。

父子俩手下能人辈出,鬼点子也是一个又一个的往外冒,一方面在河西走廊设置关卡收税加劫掠,另一方面收买或者派人混进往来商队以及朝贡的使节团到大宋探取情报,大宋朝廷为了防止细作混进宫廷只能严加排查。

往来商队那麽多,西域的使节团本身是什麽样朝廷也不清楚,排查也查不出什麽有用的东西,反而让商队和使节团受到冒犯,时间长了大宋也受不了。

商队走哪儿朝廷管不着,使节团还是能管一管的,走河西风险太大,实在不行就取海路由广州至京师。

海路——绕远路、速度慢、成本高、遇到风浪稍有不慎就全军覆没。

西域各国不乐意走海上,实在不行他们走青唐,就不信避不开讨人厌的党项人。

青唐路很不好走,几乎整条路都在高原之上,地势险要气候恶劣,其中还要经过一段终年积雪的雪山,要麽是流沙要麽是冰雪,刮起风来黄沙漫天,下起雨来拳头大的冰雹往脸上砸,连人通行都九死一生,更何况带着行囊的商队和使节团。

但是即便如此,百折不挠的商队和使节团还是把这条崎岖险路走成了通天大道。

唃厮啰控制了青唐路,派兵保护来往商队,设置驿站供商队和使团补给休息,还强令部民和往来客商友好相处,愣是借着这股东风将青唐城乃至河湟谷地发展成人口过百万的大城邦。

党项人拦路抢劫没关系,他们吐蕃人好相处。

虽然青唐路难走了点儿,但是他们人热情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