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洇道:“女君,你说得哪里的话,治病救人本就是医者本分。”
既然已经有了治疗疫病的药方,又有了预防的药方,便解决了此时最大的难题。
而稚县之事,随着息禾与霍去病回到汴梁,事情也流传了出去
一时间,上下哗然。
先有黄河水患瞒报在前,后又出现屠城之事,朝臣为了一己私欲,至百姓于不顾,以后朝臣在百姓心中还有什么威信可言。
这背后之人简直是罪大恶极。
韦太守得到消息之后,狠狠拍着案几,气道:“这朝堂的水,是越来越浑了。”
一事毕,一事起。
黄河水患部分受灾的郡县水已经退下去了,而黄河决堤导致黄河改道,受灾严重的郡县还在水中泡着。
之前官兵派人前往灾区搜救受困灾民,也陆陆续续有了反馈,短短几日的时间,已经救出了一万三千余人,这个人数也在慢慢增多。
关于灾区重建之事,以及流民安置问题,也可以提上日程。
府衙内,息禾叫来韦太守,与霍去病在商议此事。
韦太守道:“此前朝中传来消息,陛下之意是要将部分百姓迁往朔方。”
息禾道:“我已经知道。”
他继续道:“如今瘟疫已经解决,这事可以提上日程。”
刘彻只有将汉人迁至朔方,大汉子民在那片土地居住生活,那里才是真正属于大汉的土地。
此事有历史意义。
只是,息禾却有些犯难:“朔方城苦寒,不是谁都乐意去的。而这些灾民,让谁留在原籍,让谁迁往朔方呢?”
第132章
这的确是需要考虑的事情。
韦太守闻言,也是一脸为难:“是要求个公正,还是直接视情况进行安排?”
息禾提议:“是否可以用抽签的方式挑选灾民迁往朔方城?这样会比较公正。”
“不适用。”霍去病反对。
见息禾面露不解,他解释道:“若是以抽签的方式,固然会显得公平公正,可是你可想过,若是灾民对结果不满,可能会挑起双方对立,爆发矛盾。”
“抽签的结果,也会不满吗?”息禾疑惑。
霍去病道:“比起让他们明白什么是公平,不如让他们学会服从。”
韦太守也道:“侯爷说得极是。”
息禾不懂了:“那侯爷可有更好的办法?”
霍去病却看向韦太守:“可否已经将流民登记在册?”
韦太守道:“自然。”
“可以按照受灾地区划分,那些迁往朔方城,那些迁回原籍。”霍去病看向息禾,“直接由官府为他们进行决策,会避免很多麻烦。”
息禾闻言,醒悟过来。
她点头:“明白了。”
时间很快就过去,一个下午,终于对此有了结果。
让水灾已经消退的地区的灾民返回原籍重建,而受灾严重的灾民本就没有了安身之所,已经属于流民,便将其迁往朔方城安置,也算是个好结果。
不过如今已快要入秋,不久边境就要下雪,天气寒冷,这件事只能延后到入春之后。
考虑到这部分即将前往朔方城的灾民,也是劳动力,不能让他们光吃饭不干活,否则就是浪费。
于是,息禾提议由官府雇佣这部分灾民重建城池,一来可以让他们换取工钱傍身,而来也能加快重建速度。
三人又仔细商议了一番具体实施细节,补充疏漏处,便将此事写了折子,上书给陛下批复。
等出了府衙,息禾与霍去病却在门口看到了关应文。
他脸上平静,见到二人,他先是稽首问候:“侯爷,女君。”
那日他们离开稚县时,便将那假关具交给了他处置。
见到他,息禾不解:“可是出了什么事情?”
关应文点头,他道:“杀害屠戮稚县的恶人已经死了,是我亲手行的刑,他让稚县死了一千三百六十七人,我便剐了他一千三百六十七刀,最后一刀才让他毙命。”
说到一半,他还笑了:“也是这人够胖,不然我还不能剐他这么多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