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街上很多人顿足看我们,议论纷纷。
他的背如从前一般,宽厚又温暖。
我又想起了弯月悬于半空的那个荒野。
郊野小道树影绰绰,他背着我走过寂静无人的路,又走过田间废桥。
白日里没有风,我的眼泪还是滚烫地落下,染湿了他的肩头。
我又如从前那般,好似只有他了。
「晁嘉南,街上走走,你为何带着长枪?」
「想着便带上了。」
「……晁嘉南,我不想你死。」
「那你也别死,好好活着。」
「……别去,好不好?」
「不好。」
「求你了。」
「姐夫。」
「爹。」
「不许叫我爹。」
「你从前说我是你闺女来着。」
「老子没有那么大的闺女。」
「三爷。」
「嗯?」
「你老了。」
「胡说,我也才二十五,哪里老了?」
「二十五,早就是当爹的年龄了。」
「我还没有娶媳妇。」
「奇怪,我怎么总是想起你当年的模样?我爹还夸你稳重,你只是面上看着稳重,内心狂妄得厉害。」
「这你都知道?」
「我好困,你别走了。」
「别睡,我带你去看大夫。」
我自幼便听闻过晁三这个名字。
他吃百家饭长大,混迹市井之中,很能打,且越来越不像话,干过不少坏事。
人人都说他是青石镇的祸害。
后来有土匪下山,抢杀掠夺,是他带着一干地痞流氓,与衙役官差一同击退了他们。
可是过后,他仍如从前一样,整天领人去桂子巷勒索要钱。
后来逐渐成了强收贡钱。
真离谱,县衙警告过几次,后来也不管了。
他们对晁嘉南的要求很低,只要不闹出人命,随他晁三爷去。
我爹和县老爷、青石镇的乡绅富户,其实都是聪明人。
晁嘉南是镇上的恶霸,也是英雄。
如今日,他持着一杆长枪,带我站在了忠勇候府。
他说:「小春,你的药来了。」
我知道,他是真的很厉害。
开州那种地方,我知道的。
黑岭的土匪窝,他能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也能杀进候府,用长枪要他们的命。
候府的府兵可真多,怎么也杀不完似的。
我听到风簌簌地吹,他的气息之中夹杂着血腥味。
血腥味越来越重,有人源源不断地倒下。
横尸遍地,到处都是血。
入目赤红一片。
他奔走在候府,杀红了眼睛,踹开了一间间的门。
他在找我的药。
我从不知,忠勇候蒋文禄,是这样一个平凡的老头。
他坐在府中,没有慌。
据说当年裹刀军起义的时候,他仅是个军师。
后来主帅死了,他挑起大梁,成了主心骨。
到了平王身边,便将兵权交了出去,又做回了军师。
怪不得圣上不肯治他的罪。
他立过功,封侯之后,做的是文臣,并无大权。
可是这样的人,屠了青石镇,没有给我们一条活路。
他说,当年不想杀人来着,他们不屑与土匪为伍,只为求粮。
军中粮草短缺,裹刀军起义时规模浩大,且多为莽汉,秩序很快开始混乱。
他们管青石镇的百姓借粮和钱财,并承诺日后会还。
粮食是多么贵重的东西,一支来历不明的叛军,与土匪勾结,个个虎视眈眈,还说日后会还。
怪我青石镇的百姓舍命不舍财,怪他们不信土匪,怕极了土匪的手段,为了镇子和孩子,站出来的男人敢以命相博。
他们敢拼命,叛军就敢杀人。
起了这个头,大家都豁了出去,鱼死网破,不得不杀。
蒋文禄说,局面失控,已非他能控制。
晁嘉南笑了,用长枪抵着他:「说了那么多,总该有人要付出代价。你一句不得已而为之,死的却是我们镇上的百姓,这不公平。」
有冤的报冤,有仇的报仇。
忠勇候临死,还在追问我们,他儿子是否还活着。
我总算还算争气,卯足了力气问他:「我青石镇的百姓可还活着?」
他睁着眼睛,死不瞑目。
第37章
晁嘉南被捉拿下狱了,判了秋后处斩。
他的药很有用,我没有死,日复一日地好了。